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实现途径实践探索*

2018-02-12 12:44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院校

芦 娟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湖南长沙 41000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构建合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新形势下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校企一体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提高育人质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组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进而有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互通共荣的发展模式,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和企业方面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加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实现途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校企一体化基本内涵概述

新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大类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增大,给未来的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本身的特殊属性,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急用、急需、能够快速上岗的高端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优势,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校企一体化建设,是新型实习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相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校企一体化是指高校和企业作为合作双方,都是育人的主体,在整个职业教育阶段进行深入合作和交流,从而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调研、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实习培训等体系,高校借助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企业依托高校的技能人才储备,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实现互利共赢和有效合作。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不断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进而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实现入校即入职,提前接受企业先进文化和实践锻炼,不仅大大缩短了就业适应期,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推动校企合作从单一到多元化、全过程合作,能够将高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理念深入贯彻推行,使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更加实际和明确。通过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而及时将企业先进的文化和资源进行分享,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组合,降低用工成本,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校企一体化育人关系特征分析

校企一体化育人关系具有显著的特征。一是学校和企业是战略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和企业出于共同的对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需求,进而从利益角度通过合作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配合,将双方的合作关系上升至战略高度形成稳定的组织间关系,进而实现互惠共赢。二是学校和企业是资源集中共享的关系。通过两者之间进行合作,能够将高职院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等进行有效融合,并在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促进知识向实践的进一步转化,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全面共享,提高利用率,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更适合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共同组织管理的关系。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是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两者基于职业教育投资价值长远发展的视角,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措施,对学生进行统一共同管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3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实现途径的实践分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认识到校企一体化育人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式,是一个系统的培养和发展过程,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走向更加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校企合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当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将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双方共同的培养目标为重点,构建系统化的培养实施方案,并在具体环节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最终实现应有的目标。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使校企合作效果更佳。

3.1立足现状,充分了解校企双方的基本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学校所在行业特色,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课程设置,重点方向建设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企业也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想要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首先要对高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达成一致,为共同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奠定基础。对于企业的选择,要严格把关,既要注重知名度,又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和互利互惠。

3.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校企如何合作,在进行充分研究和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会与合作企业进行多次商讨,这是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学校要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和人物,企业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课程培训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科研资源以及经营案例等,并根据企业的生产阶段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地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基于生产周期和教学环节的一致性安排,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成效和企业培养成效的一致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的考核评价,也要充分考虑评价具体方式、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注重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来研究,从而确定最终的评价体系和具体实施方案。

3.3共同研究和制定校企培养课程

在完成基本的培养方案之后,就需要对具体的课程培训内容进行深度设计。由于高职院校目前在教材选取等方面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加上很多的课程本身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很多信息和资源都已经过时,所以在培养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一方面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课程以及具体的经典案例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企业要定期和及时更新案例内容和生产经营课程,学校也要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共同研究哪些课程体系可以纳入到授课环节等,从而使学校课程体系和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提高校企培养课程的适用性、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系统性。企业还要将自身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课程设计中,从而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为企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3.4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和确定师资队伍

在整个校企一体化育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教师的选择,一方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入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综合性技术人才纳入到高校人才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也将自身的技术骨干和工程师等人员纳入到人才培养课程授课中来,尤其是在生产实践环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进而将理论知识和企业操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案例和课程内容等及时传输,以更加丰富的授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校和企业可以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既注重专业授课队伍建设,又要从基础做起,高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企业师资队伍也可以到高校进行锻炼,共同参与学科建设和专业开发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综合素质,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实施效果。

3.5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教学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与丹田优里公司合作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快递业务操作工作室,充分借助企业提供的生产流程演示、设备、工艺等资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并减少企业招聘成本等;企业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在双方共同组织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强化基础设施配置和软件硬件建设,扩大资源利用和共享力度,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发展和共赢,最终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建设迈向更高的水平。总之,新形势下,想要全面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理念有效落实,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和积极努力,并采取有效的融合交流机制,才能更好地保证实施效果,发挥应用的作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育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应用将更大广泛。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