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县生态茶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

2018-02-12 17:18
乡村科技 2018年33期
关键词:松桃茶园树种

龙 勇

(松桃县林业局,贵州 松桃 554100)

贵州省松桃县属黔东武陵山区,位于武陵主峰梵净山东麓。境内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低山丘陵区,现有茶园面积1.8万hm2。为促进松桃县茶旅一体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茶园周边良好的森林植被和自然风光,开展茶园绿化工作,提高茶园的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1 茶园绿化现状

松桃县茶园间套种的遮阴树种以桂花和香樟为主,保留了部分马尾松、柳杉、杉木等树种,周边植被以马尾松林、杉木林为主。总体而言,茶园景观以绿色为主,缺乏色彩变化,缺乏季相变化,缺乏林冠线和天际线的空间变化,景观过于整齐和规矩,不够妩媚和灵动。另外,茶文化展示不足。

2 规划设计理念与目标

茶园绿化建设作为松桃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和配套建设,紧紧围绕茶产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是按照“景区茶园化、茶园景区化”的发展思路,配置彩叶植物、观花植物,提升茶园绿化效果,提高景观效果;二是提高茶园绿化率,提高保持水土的功能;三是促进松桃县茶旅一体化发展,为实施“茶区景区一体化、茶旅基础设施一体化、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商品一体化”奠定基础。

3 规划设计原则

3.1 生态造景原则

茶园绿化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生态美。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以生态性、自然性、休闲性为基本出发点,营造风景秀丽、野趣盎然的自然环境。对于原有植被空间层次单薄的区域,进行相应乔、灌木、地被的增减、补植,以形成乔、灌、地被相结合的自然山林景观及开合有度、疏密适宜的视觉空间,提升林冠线和天际线的空间变化,建立有序而丰富的景观空间[1]。

3.2 系统性原则

将茶园绿化建设纳入松桃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和茶旅行一体发展的网络之中,进行系统的考虑与分析,体现整体绿化、美化效果。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自然形态及乡土植被、茶园及山体,兼有坡地、平地、密林、疏林等丰富的地形地貌,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契合。同时,在绿化中要展示茶文化。

3.3 观赏性与生态性兼容原则

绿化树种选择要注重生态适应性,注意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乔、灌、草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观花、观果、观叶、观形相结合,提高茶园的景观品位和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各处茶园要各有重点和特点,着力打造“一园一特”的茶旅一体化示范景区。

4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原则:①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所选择的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具有较强的抗逆性;②所选择的树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植株高大、抗风力强、生长快、病虫害少、具芳香味,能够提升茶叶的品质;③选择根系发达、枝叶茂盛、耐干旱瘠薄的乡土树种;④选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树种。

根据以上原则,茶园绿化树种可选择樱花、碧桃、梨、桃、海棠、美国大樱桃、杨梅、白玉兰、酥李、紫玉兰、红叶李、梅花、红枫、银杏、香樟、桂花、樱花、杨梅、蜡梅、杜鹃、红花檵木、紫薇、小叶黄杨、黄花槐、柏木、枫香、木荷、檫木、刺槐、喜树、光皮桦、马褂木、竹类、油麻藤、常春藤、麦冬和茑尾花等。

5 绿化改造内容

茶园绿化内容包括茶间套种、道路绿化、边坡绿化、茶文化小品和风景林建设等内容。

5.1 茶间套种

在茶园种植彩色叶乔木或观花乔木,为茶叶提供遮阴树,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色彩,提高茶园景观价值,延长旅游者游玩时间。根据林种和树种特性,在茶间种植桂花和香樟的基础上,增加茶间套种乔木的密度,设计为204株/hm2,株行距10 m×10 m;主干道绿化乔木株距5 m,步道绿化乔木株距4 m。在实际种植中,应采取孤植、丛植、片植相结合,构造多变性植物景观,活跃景观和色彩变化。

5.2 道路绿化

对茶园内建成的道路系统进行绿化,以常绿树种和观花树种相互补充,为旅游者提供优美的道路环境。如南贡河茶园道路选用桂花、银杏、樱花等大树进行主干道绿化,以色叶植物进行点缀,营造景观大道;茶园步道种植银杏、梨、桃、梅花、樱花和红枫等,营造茶花曲径,春季花开,花飞满天,感受生命如花;秋季体味银杏的金黄、红枫的火热;对茶园中部分步道进行迷宫式设计,游客穿行探索、游玩。

5.3 边坡绿化

对茶园建设中保留的边坡和陡坎进行绿化,提高茶园的绿化率,减少水土流失。首先,清理坡面。清除坡面杂物、松散碎石,开挖种植槽并填充营养土,进行土壤改良。其次,安装绿色罩面网。绿色罩面网可选用绿色土工格网(CE131),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颜色为深绿色,网孔大小38 mm×38 mm,宽2.5 m,长30.0 m,要求达到贴伏、美观、牢固的要求。最后,修建坡脚种植槽。坡脚种植槽采用深挖下沉式结构或修建40 cm高种植槽。在坡脚开挖种植槽,种植槽底宽不小于40 cm,深40 cm,耕植土换土厚度不少于40 cm,以确保回填种植土的保湿性。

5.4 茶文化展示

将茶文化明确传达于茶园环境中,场地氛围以愉悦为主[2]。如南贡河茶园的茶园八景,以茶的历史为主题,以历史人物为主线,以雕塑、画廊、石刻、景观小品讲述茶文化;茶博园采用明线与暗线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展现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国茶树起源于西南地区;展示茶产业发展,凸显松桃“松桃翠芽”“净山翠芽”两大品牌,培育各类茶树,集科研与科谱于一体;从茶园中划出一定区域作为采茶、修剪等生产活动体验区域;苔榭茗香营建观景长廊、平台及茶室,在观赏风景的同时可闻香品茶,自然惬意。

5.5 风景林改造

风景林营建途径包括风景林营造、风景林改造、观赏经济林营造3个方面。运用林学、生态学和森林美学原理,采用“近自然林业”的森林经营思想和“生态造林”技术方法体系,对山体重要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造、补、改、疏、育”等生态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发展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生态风景林,提升森林季相景观效果和质量,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

茶园周边的农地种植樱桃、酥李、晚秋黄梨等观赏经济林,春季花开时节,景色宜人,花香袭人,同时采摘水果。

6 绿化保障措施

6.1 采用大规格苗木

为了早日达到绿化效果,茶园绿化选用大规格苗木。选购符合设计要求规格、无病虫害的树苗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如南贡河茶园的主体树种樱花、香樟、紫荆等应选择生长旺盛、形态好、主干直、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优良苗源,并做好标记。

6.2 运用新技术,保障成活率

为提高成活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一是苗木必须带土球,种植穴应比土球尺寸大6~20 cm,以便操作;二是树木种植选择阴而无雨、晴而少风的天气进行,每穴施放粒径2.5~3.0 mm大颗粒保水剂;三是乔木种植后为防止松动或风倒,必须进行支撑,通常可用竹竿三角支撑。

6.3 加强养护管理

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起,一般有1~3年养护管理时期,此时期的工作十分重要。“三分种植,七分养护”,养护质量直接影响今后的景观效果。养护工作应从施工前进行,严格按照养护管理准则进行绿化养护。

6.4 应用绿色防控措施

加强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危害规律的研究,以法制化、标准化为指导,推进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体系建设[3]。以园艺措施为主的,结合茶园日常管理开展防控工作,提高和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提高茶园抗逆性。加强预测预报和检疫,加强建设远程鉴定系统,实现由重防治向重预防转变;优先采用“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手段为主的生物调控措施;加强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色板等物理防控措施的应用;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选择环境友好型药剂;采用人工除草方式。

通过茶园绿化设计和实施,以周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植被群落为衬托,增加色叶树种的配植,补植色叶和开花树种,使茶园呈现春花秋叶、色彩缤纷的季相和林相变化,展现浓郁的山地茶园气息,着力打造“一园一特”的茶旅一体化示范景区。

猜你喜欢
松桃茶园树种
发现非遗之美
茶园飘香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