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2018-02-13 00:20朴明星南虎松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患儿科

朴明星,南虎松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现代的医学模式为“生物-心里-社会”模式,这提示在医疗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生物个体”的疾病治疗,还要考虑个体的“心里和社会”方面因素,这凸显了医学人文素质在现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短时间内使刚毕业的医学生成长为低年资主治医师的重要途径,在这段期间除了把专业知识与临床结合起来,还要学会与患者灵活沟通的技巧,把多年积攒的人文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构造和谐的医患关系[1],这不仅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更能提高工作效益,提高自我成就感。因此,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 现状

1.1我国教育模式的局限:我国长期以来延用的教育模式多为应试教育,这导致多数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底蕴不足。医学生多为理科生,高中时期便分为理科生和文科生,这导致理科生对地理、历史等人文知识普遍缺乏[2]。其次,我国医学本科教育多是高中生直接进学,且录取标准中对人文素养考核内容比重少,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素质培养课程比重较少,即使授课也多为选修课,使得学生对选修课重视不足,导致医学生得不到系统且充分的人文教育。在这种状态下,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且必不可少。

1.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上,未能起到实际作用。在培训期间医学生主要跟带教老师学习,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儿科住培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部分老师受传统教育影响,即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很重视,但由于工作繁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多是忽视或一笔带过,使得“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传统医德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

2 重要性

2.1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后天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人的品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知识的传授,自身实践等途径将优秀的人文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的气质、人格、修养以及价值取向等[3]。在如今这种复杂的医患关系下医生的优秀人文修养尤为重要。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转变为儿科医师的过程,初次投入临床一线,直接面对患者很难掌握分寸。临床上往往无意识的一句话、一个手势就能传达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医患关系多是从细微的细节开始形成,医生行为和语言可体现出医德,所以医生的人文修养至关重要。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此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在儿科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做好儿科住培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2.2儿科特殊性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儿科医疗工作中,面对的多是儿童,患儿大多症状及体征不典型,问诊时无法明确述说病史,且对医院和医生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诊治过程中多有哭闹,从而加大了诊治难度,因此要求儿科医师不但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充分的耐心、细心以及对患者的关心[4]。不仅如此,儿科医师更多的要面对患儿家属,但多数家属处于焦虑状态,且性情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医生充分了解家属的心里,与家属沟通时要因人而异,灵活的运用不同交流方式与之沟通,达到快速且准确的传达效果。因此,儿科医师要具备充分的人文知识,并与实际结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不断磨炼、熟悉,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3 改进

3.1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培训期间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例,将人文课程穿插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2]。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到自然人文、社会人文、人际交流等大范围,把当今社会热点、医学热点融入到课程当中,达到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医师的需求及要担当的责任。

3.2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学者们提出了各样的方案,总结起来具有的共同点是要重建医德、医风,改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生的认识。这就要求医生深入了解广大群众对医生的需求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所以笔者建议在培训期间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孤儿院义诊、科普宣教等。通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入沟通和接触,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进而体会到医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激发服务他人的热情,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效果。

3.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现实行的儿科住培生的考核评估中,人文素质评估只停留在带教老师的评分及评语上,评分标准不健全且片面。故应进一步研究完善并现实可行的能够量化人文素质的考核标准。如在临床上医生之间的互评,患者给予医生的服务态度评价,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都可以放入考核标准当中。督促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时刻牢记“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出优秀的人文素质修养。

4 小结

总而言之,儿科住培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是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构建美好和谐社会的需求。因此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在临床工作中努力树立“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理念,在医学道路上找到从业价值感、使命感,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医患儿科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