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作家的中国札记:“渴望把一生最好时光留在中国”

2018-02-13 09:30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五道口札记瑞典

参考消息网2月13日报道 据《印度教徒报》网站2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札记》的文章,作者为瑞典作家尼廷·乔杜里。文章摘编如下:

北京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几乎不可能打到车。我没有下载滴滴出行。上午11点的五道口拥堵异常,我在热辣的阳光与黑色汽车尾气的考验下坚持了将近半个钟头,一辆出租车终于停在我面前。

司机招呼我赶快上车。我笨拙地拿出一张写了目的地的纸条,但地址是英文的,我忘记标注中文了。司机一个单词也不认识,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少见。

司机摸出他的智能手机,打开一个应用,示意我冲着手机讲话。我迟疑地说了几句,我的话语被分解传送到“云端”,手机随后迸出清脆的中文翻译。司机点了下头,他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我们聊了20分钟,直到我下车。下车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在北京生活了。

回到瑞典后,我对妻子说:“我想去中国生活。”她转了转眼珠。这样的话,她已经听过很多遍,我几乎每次从中国回来都要讲一遍。对于她的反应,我并不意外,因为我跟任何人说我想定居中国,大家的反应都是这样。在瑞典过得好好的,不存在任何语言和饮食问题,为什么要搬去风俗不同的中国城市?

“我感觉中国值得一待”。

我迄今从没去过上海和北京以外的地方,光鲜的大都市左右了我对中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我渴望去中国生活并非受到任何重大事件的刺激。恰恰相反,我只是在首次造访中国时生出一些模糊的想法。这个想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着访问次数的增多,积蓄了越来越大的力量。

2008年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发现这里与我在历史书中读到的样子完全不同。上海曾是一座默默无闻的海滨城市,贸易量很小。欧洲背包客走遍大街小巷,只为寻找东方神韵。结果我看到的是一座变化迅速的城市,立交桥和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涌现。

与我同行的丹麦朋友得知,在过去五年里,上海地铁线路增加迅速。他当时陷入了沉思,对我说:“这是新的现实: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在以‘中国速度运转。”在世界其他地方,这样的发展速度闻所未闻。那次行程生动地告诉我,风口正从西方挪到东方。我寻思,参与这一发展过程不是很有趣吗?

猜你喜欢
五道口札记瑞典
护理札记
瑞典没有“剩宴”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旅日札记
古老的瑞典
我知道你终将闪耀
五道口店铺现状
花落花开五道口——时隔两年的近距离观察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