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2018-02-14 00:24赵祖锋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鸭子

赵祖锋

(柳州市柳城县龙头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201)

鸭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属于秋季鸭常见疾病,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而造成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而患病鸭临床表现则是局部或者是全身感染,2~6周龄的雏鸭在其中属于多发病群体。除此之外,患病鸭在患有这一疾病之后,其生长发育会出现明显的迟缓、生产性能也会显著下降,死亡率也较高,给养鸭产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如何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综合防治就成为了养鸭场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而本文也是基于此对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一旦有鸭子患有大肠杆菌病,其临床症状十分的典型,通常情况下在胚胎时期鸭子就很有可能会感染这一疾病,死胎数量也会因此而提升,逐渐还会出现胚胎尿囊液混浊、吸收不良、卵黄稀薄等不良表现。如果卵黄囊发生了炎症,其临床症状就会出现大肚脐,假设出生雏鸭感染这一疾病,其体质则会受到影响明显变弱,眼睛也无法睁开、缩颈、伴有下痢、腹围变大等都属于临床症状,而且大多数患病鸭还会因败血症而出现死亡[1]。假设是育成鸭患有大肠杆菌病,其临床症状则表现为食欲不振、嗜睡、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头部向下弯曲、隅立一旁、用嘴角触地等症状,另外在鼻孔以及眼部还会经常分泌黏液,患病较为严重的病鸭排泄绿色稀便,严重者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败血症,最终还很有可能会因为脱水而死亡。成年鸭一旦患病,其临床特征则表现为喜卧、不愿走动;腹腔内因而出现腹部膨大下垂,用手触摸腹部则会感觉到液体波动,在穿刺之后还会流出液体。假设患病鸭是种鸭,母鸭产量则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几乎很难再达到产量高峰期,即使有所产出,其鸭蛋也会呈现出薄壳蛋、软壳蛋、粗壳蛋、小蛋等现象,更甚者还会出现突然停止产蛋的现象。公鸭假设患有这一疾病,其阴茎则会出现肿大、部分外露等情况,而且精液质量也会因此而下降。

2 鸭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

要想减少鸭大肠杆菌病对于养殖行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危害,则需要做好综合防治措施,而对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

2.1 加强雏期管理

要想实现鸭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预防,就必然要先做好雏期管理工作,这也是降低鸭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举措。首先,在雏鸭入舍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对用具、水槽以及料槽进行彻底的清洗,之后让其自然晾干,之后再按照1∶2000比例稀释的百毒杀溶液对这些用具、水槽以及料槽来进行1h的浸泡,这样就能实现有效消毒。其次,在鸭子进舍之前的1d,可以使用熏蒸法来对鸭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灭菌,同时确保地面温度的适宜性,一般情况下距离地面20cm内的温度最好是控制在32℃~35℃左右,这样才能为鸭子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有效的提高鸭子机体免疫力,减少鸭大肠杆菌病发生的概率。最后,在育雏第1个星期之前的3d,养殖人员还需要对饮水进行消毒,用0.1%高锰酸钾液每天消毒一次,在经过2个星期之后可用1∶3000比例稀释的双碘霸王饮水2h[2]。

2.2 药物治疗

在对鸭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大肠杆菌本身就很容易形成耐药性,所以在展开治疗之前最好是先展开药敏试验,按照实验结果来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同时定期进行药物更换亦或者是使用几种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以此来保障治疗效果。具体而言,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病鸭可以按照其体重内服氟甲砜霉素,剂量为 20mg/kg,一次/d,连续使用 3~5d;亦或者是按照鸭子体重肌肉注射氟甲砜霉素,剂量为15~20mg/kg,一次/d,需要连续使用2d。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硫酸卡那霉素来让鸭群进行全群饮水,饮用水之中可以每升添加30~50mg的药物,在完全溶解之后就可以让鸭群自由饮用,需要连续饮用3~4d。还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之中添加0.5g的氟哌酸,以此来提高饲养的效果,饲养时间为连续4d,之后再停止2d用药,最后再连续喂养4d。通过上述药物治疗措施就能迅速的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减少鸭群出现发病以及死亡的概率,让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鸭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而引发这一疾病的病菌就是大肠杆菌,研究表明鸭之所以患有这一疾病,主要是和饲养管理、防治工作等多方因素有关,而本文通过对鸭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进行具体的概述,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临床表现,这样一旦发生就及时发现疾病,然后进行及时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鸭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鸭子
一头鸭子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