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标准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8-02-14 00:1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联网体系

李 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钟 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尹 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1 引言

物联网是一种全球性动态的网络设施,具有较强的自配置能力,依附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而存在。目前,物联网已成为我国高层高度重视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但由于我国物联网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同时,基于发展现状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2 物联网标准体系

物联网标准体系可集多种标准于一体,主要包括体系架构、协同处理组建、应用子集类规范、集组网通信协议等。而其特定层面主要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及应用层技术,另有公共技术贯穿于其中,与三者密切配合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而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指导并制定相关工作,加速我国各行业现代智能体系的构筑。

3 物理网标准体系组成部分

(1)感知层技术

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标准、低速和中高速短距离传输技术标准、自组网通信技术标准、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及节点级中间技术标准,其中数据采集技术主要采集物理世界中所发生的物理事件及数据,多涉及传感器、实时定位、射频识别、二维码及多媒体信息采集等多项技术;而低速和中高速短距离传输技术、自组网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节点级中间件技术均属于传感器网络组网和系统信息处理,可对局部区域的信息交互情况进行调制、编码、纠错处理,还可对采集后的信息进行模式识别、数据融合、压缩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精准度,实现原始级、决策级等信息网络处理,且能为传感网页服务本地或远端发布奠定基础。

(2)网络层技术

网络层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各种网管标准和接入网络、异构网融合等承载网支撑技术标准,是为感知层信息进行广域范围应用和服务提供所需基础的承载网络,对满足未来不同内容传输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应用层技术

应用层技术标准体系要求实现行业专业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物物互联推广,内容包括业务分析、目录、信息、服务等多项管理类物联网业务中间件标准,以及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工业检测、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子集标准。

(4)公共技术

公共技术标准体系与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中3个特定层面存在密切联系,主要涉及网络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等。

4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较为分散的技术标准体系

物联网属于跨领域、跨行业的应用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多个层面及大量技术,而各行业领域需求特点各有不同,因此要求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但若无统一标准极易增加物联网开发和维护成本,从而制约其规模经济发展,因此尽早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和协议尤为重要。

(2)相对落后的技术开发情况

我国物联网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比较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力度,从其核心技术入手,争取技术上的突破,实现全国性、综合性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的建立,减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3)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我国物联网应用规模狭窄,产业链结构复杂,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匀,因此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要求调动各方积极性,开辟新型、多元化商业模式。

(4)尚不健全的法律制度

物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战略性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信息,信息安全保障要求较高,而我国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极易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严重则影响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提前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加强对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建设力度,在规范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健全信息安全机制。

5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

5.1 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识别度,实现真正的“物物互联”。而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我们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形成,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实现物联网推广,而这些问题均必须由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完成。

5.2 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力度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的支持,而技术创新则需要我国优秀人才集聚,共同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资料投入力度和产、学、研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从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其他如适度宽松的准入政策、开放的产业投资政策和开放的产业投资环境均能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3 尽快推广物联网应用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而企业仅作为配角辅助,基于物联网产业之间交叉性较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集中做好典型行业示范作用,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涉及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物理管理和城市管理等领域。

(1)智能电网:为保障电网高效、安全运行,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动化运营能力和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能力,以高空塔架应急抢救和电力设施状态监测等应用为切入点,加速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远程监控的形成,利用及时信息存储、双向信息通信等技术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实现智能设备故障预警和生命周期管理推广。

(2)智能家居: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建设家庭环境智能控制平台,监控小区温度、湿度、照明,逐步增强对门禁、电梯及楼宇安防管理等方式的智能化,实现小区的智能化管理。

(3)智能交通: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实施检测交通流量和出行情况并进行自动控制,可明显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优化交通情况,为构筑现代化智能交通运输体系奠定基础。

(4)智能医疗:为实现集中医疗模式向分布式医疗模式过渡,要求我们必须以医学参数、人体生理等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个人实时健康监测服务平台,采用无线遥感技术,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从而带动远程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5)物理管理:以感知层相关技术为基础,建立物联网产品追溯系统,通过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加强全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积极开展通关示范平台和感知调度平台的建立,追踪人员、集装箱及货柜车的定位跟踪情况,提高智能调度效率和货物通过效率。

(6)城市管理:为建立现代化城市管理基础平台,改善我国城市管理情况,可注重加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形成,系统内容包括行政效能监察、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城市管理等。

5.4 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物联网的基础核心仍是互联网,互联网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而物联网的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器安全性具有相对特殊性,因此我国物联网安全性问题较为严峻,若处理不当极易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带来巨大损害。因此要求我们在制定统一物联网标准、不断改进更新物联网核心技术、实现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现的同时,必须尽快制定出台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法律,实现从法律角度保护物联网安全,为物联网安全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6 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趋势,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索并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创新,形成并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策略促进我国各领域现代智能化的形成。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联网体系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抢占物联网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