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与诊治

2018-02-14 05:41王雪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鸭疫渗出物活苗

王雪岩

︵黑龙江省孙吴县畜牧兽医局, 黑龙江 孙吴164299︶

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或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或仔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我国水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该病在我国水禽养殖地区日趋严重。本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和仔鹅,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以及输卵管炎等。根据病程和患禽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经过。本病重要预防;治疗可应用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有21个血清型,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国内2400多分离株进行分析,认为 1、2、6、10 型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无芽孢,呈单个、成对,偶见丝状排列。瑞氏染色后,大多数细菌呈两极浓染。本菌在巧克力、血液、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增加二氧化碳可使生长更为旺盛。37℃烛缸培养24h可见直径为1~2mm、凸起、边缘光滑、透明、发亮、奶油状的菌落,培养48~72h获得最好生长,部分菌株呈黏性生长,斜射光观察菌落可见荧光。绝大多数鸭疫里默氏菌在37℃或室温条件下于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d,2~8℃液体培养基中可保存2~3d,55℃培养12~16h即可失活。在自来水和垫料中可存活13d和27d。本菌对多种抗生素药物敏感。

2 流行病学

各品种1~8周龄的鸭、鹅均易感,尤其以2~3周龄的雏鸭、仔鹅最为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感染率和发病率都很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为5%~80%不等。本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育雏密度过高,垫料潮湿污秽和反复使用,通风不良,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不佳,育雏地面粗糙导致雏禽脚掌擦伤而感染;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维生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低也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其他疫病的发生亦经常与该病并发或继发,如大肠杆菌病、鸭瘟、禽流感、水禽副黏病毒病、禽霍乱、小鹅瘟等。雏鸭感染本菌后多呈急性型,鹅感染该菌后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症状,少数呈急性型,极少为最急性型。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本病在雏鸭、仔鹅群中发病很急,常因受到应激刺激后突然发病,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就很快死亡。

2.2 急性型患禽表现为精神沉郁,离群独处,食欲减退至废绝,体温升高,闭眼并急促呼吸,眼、鼻中流出黏液,眼睑污秽,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摇头或嘴角触地,缩颈,运动失调,少数患禽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排黄绿色恶臭稀便。随着病程延长,部分患禽鼻腔和鼻窦内充满干酪样物质,患禽摇头、点头或呈角弓反张状态,两脚做前后摆动,不久便抽搐而亡。

2.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型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雏鸭、仔鹅,病程长达一周左右,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伏地不起或不愿走动。病禽常伴有神经症状,摇头摆尾,前仰后合,头颈震颤,遇到其他应激时,不断鸣叫,颈部扭曲,发育严重受阻,最后衰竭而亡。该病的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和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3 病理变化

鸭疫里默氏菌病的特征性病变为全身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心包内可见淡黄色液体或纤维素样渗出物,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肿大,表面常覆有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易剥离,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胆囊伴有肿大,充满胆汁;气囊混浊,壁增厚,覆有大量的纤维素样或干酪样渗出物,以颈胸气囊最为明显;胸腺、法氏囊明显萎缩,同时可见胸腺出血。肺脏充血、出血,表面覆盖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淤血,外观呈大理石状;肾脏充血肿大,实质较脆,手触易碎。个别病例出现输卵管炎,输卵管膨大,管腔内积有黄色纤维素样物质;表现出神经症状的死亡患禽剖检可见脑膜炎,脑膜充血、出血;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可见跖关节、跗关节一侧或两侧肿大,关节腔积液,手触有波动感,剖开可见大量液体流出。

4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卫生条件和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禽舍及运动场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清除地面的尖锐物和铁丝等,防止脚部受到损伤;育雏期间保证良好的温度、通风条件;定期清洗料槽、饮水器等,定期消毒。

(2)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目前常用的传染性浆膜炎疫苗主要有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铝胶灭活苗以及鸭疫里默氏菌/大肠杆菌二联苗和组织灭活苗等。肉鸭、鹅多于4~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油乳剂火活二联苗。蛋鸭、鹅于10日龄左右按照0.2~0.5mL/羽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灭活疫苗,2周后按照0.5~1mL/羽进行二免。父母代种鸭、鹅可于产蛋前进行二免,并于二免后5~6个月进行第三次免疫,以提高子代雏鸭、仔鹅的母源抗体水平。

5 治疗

饲料中添加0.01%的环丙沙星,连用3d,效果较好。硫酸新霉素按照0.01%~0.02%饮水,连用3d,用药前禁水1h。此外,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鸭疫渗出物活苗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癌症发现札记
探讨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治方法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