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带状绦虫病的流行与诊治

2018-02-14 05:41王兆芹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斯氏囊尾蚴绦虫

王兆芹

(黑龙江省讷河市动物防疫站,黑龙江 讷河 161300)

羊常见的带状绦虫病有细颈囊尾蚴病、脑包虫病和斯氏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和感染率高,俗称“水铃铛病”,只有在屠宰羊时可看到内脏黏膜附着很多水泡样大小不等的袋状水铃铛。脑包虫病又叫多头蚴病,是由肉食动物(犬等)肠道中的多头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脑腔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病羊以低头转圈,神经紊乱,视力减退为特征。斯氏多头蚴病是危害山羊肌肉组织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俗称“肌肉水泡囊病”,以横纹肌肉内出现散在性、非炎性泡囊,其形状大小不一,小的如蚕豆,大的像鸡蛋,触之波动,但不能触之而移动,无痛觉为本病特征。

1 细颈囊尾蚴

成虫是胞囊带绦虫,经常寄生在犬的小肠内,虫体长1~2m,头节上有顶突,并长小钩数十个。幼虫寄生在羊、猪腹腔内肝脏、肠系膜和大网膜上,小的如豆子样大的如鸡蛋大小,最大的如拳头大。表面看像白塑料袋盛水一样,大小不一,每个囊内盛透明液体,袋壁上细看有一个小白点(头节)。胞囊带绦虫(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孕节在外界崩裂散出虫卵,虫卵污染草和水,当羊采食被虫卵污染的草和水而被感染。虫卵经消化道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肝及肠浆膜外钻出并在表面寄生,发育成细颈囊尾蚴,当犬采食了羊内脏中的细颈囊尾蚴后,在小肠中发育成胞囊带绦虫(成虫)。当幼虫在随血行进入内脏转移时常导致脏器的炎症,如出血性肝炎、腹膜炎,还会造成肠变位,内脏大出血。

驱虫用吡喹酮按80mg/kg.bw,1次内服;丙硫咪唑按5~10 mg/kg.bw,1次内服;5%左旋咪唑按7mg/kg.bw,1次肌注,1 次 /d,连用 3/d。

2 脑包虫病

成虫寄生在犬小肠内,长0.5~1m,头节细小,幼虫(脑多头蚴)为一包囊,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大小不一,囊内有许多头节。虫卵为圆形,卵膜很厚,像烧饼样。多头带绦虫的虫卵随(犬等)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和水,当羊采食被污染物,即被感染,虫卵从消化道进入血液,随血行进入脑腔,发育成多头蚴。病羊死后,被犬采食,又在胃肠中发育成多头带绦虫。多头蚴在脑腔寄生,除了能机械地压迫大脑外,还能产生有毒物质,使大脑失去正常功能,使病羊出现致死性全身代谢紊乱,使消化、运动、视力全部出现瘫痪状态,很快死亡。

急性型呈脑炎症状,体温升高,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食欲大减,有时摇头,多见于当年羔羊。该病在易感地区发病率占当年羔羊的30%。病程3~7d。

慢性型多见于成年羊,表现食欲不振,有时转圈,有时兴奋,有时昏睡,如此反复发作,走路摇摆,共济失调,很快瘦弱而死。

(1)首先杜绝传染源,驱除犬绦虫,并且防止羊采食乡村十字路口处的路边草,这些地点常是犬排粪处(这是犬的习性)。(2)手术取虫法。先要确定术区。①虫体在大脑半球,羊出现向寄生侧转圈,囊包越大转圈半径越小,且患部对侧的眼视力减退或失明。②虫体在大脑前部(额部),羊出现低头向前走,头夹在两前肢中间,虫体在大脑后部(枕部),羊出现仰头走,有时倒退着走。③若虫体在大脑表面,寄生部位的颅骨会软化变薄。(3)穿刺取虫方法:按确定的寄生位置剪毛消毒后用14号兽用注射针头粗细的锥子,垂直刺入颅骨下,拔去锥子,用16号兽用针头装在20mL金属注射器上,沿锥孔刺入虫体内抽吸包液,当包液吸净后,仍不停用力抽吸,边抽吸边拔出针头,可将包囊膜抽出来(若将针头剪短的斜面斜角处锯一个小钩效果更好)。(4)非手术疗法:可内服吡哇酮每次80 mg/kg.bw。

3 斯氏多头蚴病

成虫是犬带科多头属斯氏绦虫,寄生在犬、狼、狐的小肠中,虫体长50~100cm,头细小顶端有钩。幼虫寄生在山羊的肌肉间,囊泡壁白色,囊内充满透明白色液体,囊内壁上附着有粟粒样很多头节,每个泡囊所含头节数目不等,少则30余个,多则300~400个。当犬采食了含有斯氏多头蚴绦虫泡囊的羊肉后,多头蚴的头节即可在犬小肠中发育成成虫,经月余后,即有成熟绦虫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地面上节片崩解,排出大量虫卵,污染水草,当羊采食了被虫卵污染的饮水和草即被二次感染。虫卵经消化道进入血液,随血行进入肌肉寄生,发育成斯氏多头蚴(即囊泡)。虫卵随血液循环移行时,常引起循环障碍,在肌肉间寄生发育时,除了吸取营养物质外,还能产生毒素破坏肌肉组织,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使其出现进行性消瘦,有的会使母羊卵巢静止,不发情。

该病呈慢性经过,病程很长,严重时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体质瘦弱,生长停滞,可在颈、肩背部及口角、眼眶等处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囊泡。大如鸡蛋,小如蚕豆样疙瘩。在寄生局部的器官,羊会出现机能障碍,如腰腿不灵活,眼球凸出,咀嚼困难(由于蚴虫平泡囊压迫所致),幼龄羊(5~8个月龄)症状严重,死亡率高,适龄母羊久不发情,长期空怀。

(1)手术摘除法:按常规外科手术切除,局部剪毛消毒,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囊泡,将整个多头蚴囊泡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缝合皮肤后涂擦碘酊即可。(2)非手术疗法:可用5%碘醚柳胺按0.07 mL/kg.bw,1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注3次。也可选用吡喹酮按60 mg/kg.bw,1次内服,1次/d,连服 3d。

猜你喜欢
斯氏囊尾蚴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猪囊尾蚴病的流行与预防
牛囊尾蚴病的卫生检疫研究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斯氏副柔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
关于“斯氏体系”的系统化研究
体内出现绦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