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菌性疾病特点解析及防治

2018-02-14 05:41杨武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菌性病死率病原菌

杨武斌

(云南省马关县木厂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 马关 663706)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猪细菌性疾病包括:猪丹毒(猪丹毒杆菌)、仔猪黄白痢(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副伤寒和猪副伤寒(沙门氏菌)、仔猪水肿病(溶血性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病(链球菌)、副猪嗜血杆病菌(副猪嗜血杆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炎放线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D型)等,这些疾病多数是由其他烈性传染病产生继发感染而来,也可能是原发病产生继发或并发感染、摧毁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并诱发相关混感综合征,比如近年国内猪场实时监测就发现“亚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常继发上述细菌性感染,且阳性检出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

1 猪细菌性疾病的致病原(病原菌)和致病机制特点

1.1 病原菌对某些抗生素表现敏感、且敏感程度不同传统沿用的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敏感度逐渐降低,目前经临床实践验证作用于消化道较为高敏的抗菌素首选“新型头孢菌素、复方长效磺胺类”等,作用于“呼吸道”的高敏抗菌素首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或替米考星”等,其中以交叉联合用药(协同增效)表现出的敏感度为最强。另外,复方制剂中有机络合黄芪多糖、人参皂苷、植物多糖、青蒿素等免疫增效因子也表现为抗菌作用效果有所增强。

1.2 多数病原菌属于条件性致病一般动物机体营养状况、健康度良好的条件下,病原菌处于竞争劣势并不会引起发病;多数时间是在各种不良应激源(温湿度不适、营养供应失衡、环境条件恶化)诱导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才会引起发病。

1.3 病原菌的最佳适存环境条件是室温、潮湿、寄居于有机物载体;当动物养殖环境长期保持干燥、洁净、采光充足时,菌体呈裸露状态,其对外界各种生化作用的抵抗力减弱,可被多量灭活,包括常规消毒、持续自然光照(含紫外线)、高温作用、干燥等均可抑杀大部分病原菌。掌握以上特点有利于开展高效对症控制。

2 发病及流行特点

本病重点危害低龄仔猪和妊娠母猪,临床上症状最为明显且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其他育成以后猪只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多呈慢性、隐性感染病征,其综合生常性能、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污染严重的环境条件下最容易诱发本病,饮食源被污染(不洁)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规模猪场种畜(♂♀)接种相关疫苗且抗体滴度高时,其后代仔猪只要吃足初乳后极少发病,说明有效母源抗体对母子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营养配方供应科学、养殖环境适宜的猪场较少发病。

3 致病因子

3.1 环境因素四季气候温差波动引起猪的不适反应(不良应激),其机体免疫屏障遭到侵损,随即造成生理及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外在表现为严重“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或“呼吸与消化”混感症状;养殖场(舍)保洁与兽医防疫消毒管理不严及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等,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病毒、病原菌、寄生虫)含量超标,进而引起本病。

3.2 营养因素猪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长期缺乏或搭配不当,日常喂料无规律机制任其暴饮暴食,饲料中蛋白含量、脂类含量超标,投喂过期变质、霉变饲料等,均可致其胃肠道黏膜发育不良及病理性异变(发炎、坏死及脱落),继发细菌性感染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大。

3.3 病原感染随四季气候温差波动、养殖环境污染程度增加,养殖环境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含量超标、有害物质(粉尘、有害气体等)超标等均是潜在的诱导发病因素。

3.4 其它因素主要饲养管理不善所致,比如“断奶、换料、转舍、并群、运输、疫苗接种、药物防治应用”等管理不善而产生不良应激;饲养过程投喂某些有毒物质,如霉变玉米(含曲霉菌素)、泻盐物质、中毒量添加剂等引起发病;饮食源管理不善,被病原体(致病菌)或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等,均是源于管理所致的常见病因。

4 临床症状

通常低龄仔猪的病状最为明显,多表现为湿热下痢、血痢、不同程度腹泻等,粪便多呈粥状或糊状,症状较病毒性疾病轻、病死率也相对较低,临床上病毒性疾病或“病毒+细菌”混感综合征普遍表现为剧烈水样腹泻及强传染性、高病死率,一旦发病会迅速波及整群,病死率几近100%。

5 防治

笔者结合近代规模猪场生产实践总结,推荐当前治疗本病的广谱处方为:头孢菌素(控制继发感染,0.1g/kg)+黄芪多糖注射液(抗病毒、强免疫力,0.1mL/kg)+VC注射液(5~10mL),混合肌注,视病情需要,按照1~2剂/d、连注2~3d。本治疗方案综合有效率达90%左右,值得业内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病死率病原菌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