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的分析

2018-02-14 18:12青,郁
现代食品 2018年11期
关键词:灌南县菜农农药

◎ 郁 青,郁 松

(1.灌南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江苏 灌南 222500;2.灌南县农业委员会,江苏 灌南 222500)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境内土质较为肥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灌南县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日益增加,2017年,全年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2.2万hm2。灌南更有苏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17年,全县鲜菇总产量达58万t。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如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农业的发展越来越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而这些物质的使用如果不合理,必将会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1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1.1 蔬菜中使用农药的情况

蔬菜中使用农药的作用主要有杀虫、除草、杀菌和杀螨,目前市场上可以施用在蔬菜上的农药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和生物类农药。由于生物农药防治效果较为缓慢,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围较窄,而且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所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仍是菜农使用频率高的一类杀虫剂。灌南县蔬菜种植面积大、种类丰富,且蔬菜生产周期短、生态系统不稳定,导致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演替规律复杂,防治难度高,一些国家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仍有被使用的情况。

1.2 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修订工作。2014年,我国完成了GB 2763-2012的修订,修订后共制定了387种农药3 650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涉及蔬菜标准的农药有224种1 338个限量标准。2017年2月9日,我国发布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10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2014年的标准相比,增加了2,4-滴异辛酯等46种农药以及490项农药最大残留量标准。标准仅实施两年就作废更新,这在标准的修订中是不多的,这表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情况的重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农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1]。

1.3 灌南县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状况

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食品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投入也非常大,规定每年食品的受检批次是当地人口的0.4%。灌南县人口70余万,所以每年的抽样检测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达到3 000批次,受检覆盖率较大。2016年第四季度,共抽检食品906批次,其中蔬菜类633批次,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为1.4%。不合格的产品和项目为鸡毛菜、芹菜、韭菜中的毒死蜱、豇豆中的克百威。2017年第一季度,共抽检食品833批次,其中蔬菜类510批次,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率为1.9%。从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不合格情况的追查,发现灌南县蔬菜中农药残留有以下特点:①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多发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的生产基地超标现象极少。②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和超标量普遍严重于其他蔬菜品种,豆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亦不容忽视。③有机磷类农药仍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体。

2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原因

2.1 源头——蔬菜种植

灌南县的蔬菜生产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规模集中种植。蔬菜生产基地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和管理,生产的蔬菜安全性较高。批发市场的蔬菜来自规模较大的基地,其质量安全较好,但也有部分是批发商到田间地头自行收购,其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农贸市场销售蔬菜的来源复杂,除来自批发市场外,还有部分为自产自销的菜农所售。由于菜农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对农药的性质、毒性等缺乏了解,对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意识不强,在施用农药时不按规定剂量使用,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的菜农在施药后,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等到农药分解到安全期限而只是看行情进行售卖,从而增加了农贸市场销售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灌南县叶菜类蔬菜占全县主要蔬菜播种面积的40%。叶类蔬菜易发生病虫害,施药频率较高,加之其表面积较大,对农药的沉积量也高。叶类蔬菜生长适应性强,经常被套茬种植,土壤中还没有被分解的农药残留对造成蔬菜的二次污染;有的叶菜类蔬菜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虫害发生频繁,如鸡毛菜,导致菜农为了保证蔬菜产量和外观而在短期内频繁、大量使用农药。由于豆类蔬菜营养丰富,虫害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多,且菜农易于在豆类蔬菜上施用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等禁用农药以快速控制虫害和保证产品外观。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了叶类蔬菜和豆类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2]。

2.2 农药的施用

我国的农药市场,杀虫剂占了超过2/3的份额,杀菌剂、除草剂等占不到1/3,而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大部分份额。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在蔬菜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此外,在我国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2.3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国家开始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各级领导部门也高度重视,但往往到了基层监管时就大打折扣。监管不力、监管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成为了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疏漏。

3 对策

3.1 普及农药使用知识,增强菜农的食品安全意识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宣传和培训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蔬菜使用农药的管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培训农民规范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施药。鼓励菜农使用生物农药,应用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3]。

3.2 科学种菜、科学防治

建立标准化的蔬菜种植基地,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蔬菜的生长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地控制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在种植阶段实施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了解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及环境条件3个方面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使农药在防治中充分发挥药效,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合理用药,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目的。

3.3 加强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验检测能力

加强检测能力是蔬菜中农药残留有效的监管手段。2017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各地方配备了食品的快检设备,蔬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是配备设备中重要的检测项目。利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测定该酶活性被抑制的程度计算出样品中含有农药的残留情况,有助于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快速检测只是筛选,需要用气谱、液谱等大型精密仪器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目前,灌南县有两家产品检验机构,分别为市场监督局下属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农委下属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从他们发挥的作用来看,检测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同时应该加强对灌南县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通过检测全面掌握和分析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污染水平和趋势,进行风险预警,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

3.4 完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

在进入市场的蔬菜的监督检测中,一旦出现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将会被就地销毁。所以。在蔬菜的安全监管中,应更侧重于源头上的监管,尽量减少事后监管带来的损失和浪费。灌南县的蔬菜的安全监管属于市场监督局和农委的共同监管。要发挥两个部门的联动优势,不让蔬菜安全监管产生盲区。对两个单位隶属的检测机构进行整合,提高灌南县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力。蔬菜生产主要是广大的基层农村,应加强乡镇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把好第一道关口,把蔬菜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通过对灌南县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灌南县蔬菜农药残留状况整体良好。但因地方经济发展、检测能力的局限性,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的不完善,灌南县的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控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灌南县菜农农药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神秘的湘西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