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疾病类型与预防控制措施

2018-02-14 01:44任志强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毒性猪群

任志强

(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东营 257400)

0 引言

近年,发展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农民群众过分重视数量及扩大养殖规模而未为猪群制定相应的免疫防疫措施,相关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发生给猪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猪养殖中要充分认识到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猪疫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概率,保证地区猪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猪常见疾病的发生特点

1.1 种类多样

随着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给疫病传播提供了条件。养殖户在进行猪疫病防控中,随意加大药物使用量、药物使用不合理,尤其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使致病菌变异,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极大地提高了防治难度,猪死亡率升高,养殖损失严重。

1.2 混合感染时常发生

养殖环境发生变化是导致猪疫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随着动物市场交易日渐频繁,养殖场引种不科学很容易将隐性带菌动物引入养殖场。新引进的动物进入养殖场前养殖户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与检疫就混群养殖,会使外来的疫病和该养殖场的疫病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该种病原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猪肠道内,是猪体内的一种常在菌群,通常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猪群体内有益菌群损失,机体免疫力下降,就会为该种疾病的发生提供条件,而该种疾病的发生会进一步损害机体免疫力[1],容易继发感染沙门氏菌、链球菌病,增加疾病剧烈程度,猪死亡率升高。

1.3 繁殖障碍

猪养殖中,某些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感染后很容易损害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母猪不能正常排卵,卵泡发育异常,降低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目前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病原主要有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布鲁氏杆菌。由于上述几种病原在母猪妊娠前,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妊娠中后期表现出突然流产、产下死胎和僵尸胎,流产后不能正常发情,不能正常排卵,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孕。

2 猪常见疾病类型

2.1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猪养殖中十分容易出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生猪养殖中最容易出现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包括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这些疾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同时某些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副嗜血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通常不会产生致病能力,当养殖环境恶化,猪群体内有益菌群失调,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就会为该种致病菌侵袭提供条件。猪群中一旦发生上述几种疾病,预示猪群的身体免疫力下降。

2.2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性微生物感染引起。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猪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一类重特大动物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二类动物疫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三类动物疫病)等。其中一类重特大动物疫病和某些二类动物疫病,会攻击猪群的免疫系统,导致猪群身体免疫力下降,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中常发生疫苗免疫抑制。此外,某些疾病传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如猪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感冒、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一类动物疫病和二类动物疫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传播速度较快,危害严重。三类动物疫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猪群恢复健康后,常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使猪群淘汰率升高。

2.3 寄生虫性疾病

猪养殖中寄生虫性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寄生虫寄生在猪体表和体内会破坏身体脏器,使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发病严重时会导致猪死亡。常见的猪寄生虫病主要包括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疥螨、猪绦虫、弓形虫等。猪寄生虫病常表现为慢性经过,在侵染初期,通常不会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重视,导致病情向猪群进一步传播,当猪群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表示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不管是体表寄生虫还是体内寄生虫,寄生虫疾病发生通常和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粪便处理不合理、猪舍卫生环境差以及中间传毒媒介繁殖旺盛,都会导致寄生虫疾病在猪群中快速传播。

3 预防控制措施

3.1 强化免疫接种与免疫监测

免疫接种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成本最小的措施。养殖户在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中,必须严格按照当地动物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在重点做好国家关于一类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接种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本养殖场疫病流行特点与流行趋势,科学选择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接种期间,当地动物畜牧部门还应该定期开展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及时了解地方性疫病的流行情况,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2]。结合监测结果,为养殖户制定科学的强化免疫程序。针对多次抗体监测,仍然达不到免疫水平的猪,应该将其作为阴性带病猪,直接扑杀或淘汰处理。

3.2 提高保健意识

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养殖环境,是保证猪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前提。猪分娩中要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仔猪在较短时间内吃上初乳,从母猪的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仔猪断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断奶前后要注重调节仔猪肠道菌群,避免断奶后应激发生腹泻。同时,还要结合猪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饲料中蛋白质、能量、微量元素等投入合理。在疫病流行高峰期可以向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矿物质等,以提高猪群身体抵抗能力[3]。

3.3 严格专人管理

导致养殖场疾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媒介是人,病原除通过空气传播和动物传播外,人携带病菌是导致疫病在养殖场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日常要实行封闭化养殖,禁止非养殖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通过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强化隔离力度,做到专人饲养,减少人员携带病菌交叉传播。同时,还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消毒制度,实施专人专圈,严禁饲养人员随意向其他圈舍流通。

4 结束语

常见的猪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3种,会给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疾病防控,强化免疫接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生猪疾病,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毒性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