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住宅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2018-02-14 21:36梁怡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0期
关键词:总成本预制构件外墙

梁怡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前言

如今,住宅建筑仍以全现浇模式为主,虽然该模式技术成熟,在经济上略占优势,但随着人工费及资源成本的不断上涨,这一模式将不再适用。因此,当前应将重点放在预制装配技术上,确保住宅建筑得以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6万m2,只要由14栋住宅建筑构成,设1层地下室,住宅楼的外墙平窗、凸窗、阳台及楼梯段都采用预制构件,再与剪力墙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3#楼、10#楼与11#楼为地上31层,其它则为地上5~12层。现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做如下深入分析。

2 装配式建筑设计

本工程建筑结构以剪力墙为主,预制构件的布置位置包括外墙、阳台,楼梯与阳台为受力构件,其它外墙构件则处于剪力墙的外侧,属非受力构件。该工程在设计工作中,主要采用以下预制构件:①预制平窗外墙;②预制凸窗外墙;③预制阳台;④预制楼梯。所有预制构件均在工厂进行生产,平窗、凸窗、阳台外墙在完成加工后粘贴面砖,在现场进行固定后,视作主体结构模板主要组成部分,在主体结构的模板完成支设与钢筋完成绑扎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此之后,仅阳台中的结构和女儿墙进行面砖粘贴,在施工中被破坏的部分,及时进行修补。此类具有产业化特征的建筑,其主要优势在于外墙上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但成本从当前看依然很高。伴随我国产业化建筑不断推广,以及人工费的快速提高,这种产业化建筑必定成为今后重要发展趋势[1]。

3 装配式建筑施工

3.1 吊装施工

工艺流程为:对控制轴线进行引测→在楼面上弹出控制线→对水平标高进行测量→逐个安装、校对并临时固定所有预制构件→混凝土现浇与钢筋绑扎→支设墙体模板→搭设支撑排架体系→制作并安装顶板模板体系,并对楼板混凝土进行浇筑,绑扎钢筋→振捣混凝土→对预制楼梯进行吊装和校正→对楼梯端头处钢筋进行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2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放

用低平板车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采用立放的方式,楼梯则需要平放。现场的预制构件都应有明确标注,以现场需要的构件层数等为依据,在工厂按照标注进行装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卸吊,将构件堆放至统一场地。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时,应采用塔式起重机,于有效回转半径之内,布置构件的堆放场地后,同时制作专门的堆放支撑架。平窗和凸窗的堆放支架都用型钢进行焊接制成,由两榀组成一个整体支架;楼梯和阳台的支架,主要采用混凝土垫块[2]。

3.3 预制构件的吊装和校正

吊具选择:①平窗与凸窗外墙需选用“一”字形的吊梁进行起吊,吊链采用两爪;②阳台需选用“口”字形的吊梁进行起吊,吊链采用四爪;③楼梯直接用吊链进行起吊,采用四爪。阳台与外墙到场后,以吊钉具体位置为依据对吊点编号进行标注,在起吊的过程中,吊点和吊梁的编号必须完全吻合。

以构件具体标注为依据,结合图纸确定的位置,用起重机吊起构件,并保持平稳之后,对拼缝中的止水带进行安装,然后匀速移动和吊升,与待安装的位置相近后,采用人工进行对中。安装阳台以前,在底部搭设稳固的支撑架,再进行吊装作业[3]。

构件吊装至要求的位置后,以楼层上的控制线为依据,调整构件位置。对构件的校正,主要分成以下三个步骤进行:①在构件底部与接缝位置安放水平尺,对上层构件进行调整和校正,使上、下两个构件的外立面保持平整;②利用水平尺与线锤对构件垂直度进行准确测试,借助斜拉杆可进行伸缩的功能对构件的垂直度进行调整,确保可以达到要求。至此,即可完成一个构件的调整、校正;③楼面完成调整、校正后,还应对相同立面上的构件实施整体调整与校正,要求相邻左右外立面面砖水平缝拉通,下层构件和竖向垂直缝应完全对齐。如果有个别构件无法达到以上要求,则需要在底部使用铁片进行填充,也可用辅助工具进行微调。

3.4 构件和结构之间的连接

构件需要和墙、柱、梁与板等结构进行连接,在构件生产时,已埋设锚固筋,在施工中,应对其进行校正,按要求进行绑扎,确保锚固筋能够伸入需要连接的结构中。在墙模支设与钢筋绑扎均已完成后,对结构进行现浇和振捣,至此即可与结构形成完整的整体。构件和结构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锚固筋,其应符合抗震技术规范,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4]。

3.5 临时支撑系统

角码和斜拉杆都属于临时固定件,在该层结构浇筑施工完成,且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将其拆除。垫块、垫板与垫片等都于浇筑后的2~3d进行拆除,拆除垫块的具体方法为:在垫板表面放置千斤顶,对内测墙体施加一定顶力,然后将垫板退出。阳台构件的定位槽钢在该层浇筑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

3.6 构造节点的处理

首先,对基面进行清理,达到洁净后,均匀涂刷一层胶水,其宽度应比止水条的有效宽度略大,当胶水进入可粘贴状态后,进行止水条的安装,同时使所有位置都能紧密粘贴,达到牢固的状态。在止水条上,接头必须严密对接,而不得相互叠压。在安装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一整条止水条,同时减少接头的数量[5]。

4 分析对比

通过实践对比、综合分析和测算,在面积与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建筑中,采用预制构件,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能减少5~10%的成本。在不考虑起重机与脚手架等方面费用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的建筑和采用现浇构件的建筑相比,虽然会增加19%左右的构件生产,但能减少3%左右的现场支模,8%左右的外墙面砖施工,以及0.5%左右的窗框安装,可节省7.5%左右的总成本。对于预制构件方面的费用,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①施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26%;②模具费用约占总成本的23%;③钢筋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2%;④管理费用约占总成本的6%;⑤混凝土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⑥养护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⑦面砖费用约占总成本的8%;⑧运费约占总成本的3%;⑨安装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4%;⑩其它费用为总成本的2%[6]。

通过对比可知,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建筑,采用预制构件的建筑,在经济成本方面是劣势,使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有很大难度,现在仅可以用于较大的开发商。根据以上费用构成可知,需在模具费用、施工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入手,降低费用。对于预制构件,其具有诸多优势特点,如减少人工及对木模的使用,实现环保目标,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是对新型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施工工艺的以此创新与探索。

5 结束语

预制装配构件是当前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在原方式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它将环保、资源节约等为主要目标,采用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技术。伴随人工费与资源费用的不断上涨,这项技术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开发商的重视,而且实践表明,这项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带来综合效应,促进住宅建筑向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总成本预制构件外墙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判断:哪位洗得快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数据驱动下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