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与宗炳的美学观

2018-02-14 21:30刘丹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宗炳体悟山水画

刘丹

魏晋南北朝有统一到分裂,动荡不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人们生活最为痛苦的时期之一。常年的战乱频发,虽然国家动荡,中央集权极为不稳,但在这种环境下当时的社会体制(制度)对人性的限制有所衰微。因此期望和平的人们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开始向往自由的王国,皈佛修道,清谈玄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绘画和书法开始大放异彩。

宗炳热衷于游山玩水,在山水中徘徊三十多年,可以说是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在艺术方面,宗炳擅长书法,绘画和抚琴,其中尤爱绘画。他的绘画题材十分的广泛,据史料记载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嵇中散白画》、《周礼图》等。

宗炳作为这一时期出现的美术理论家,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所著《画山水序》最为出名。(《画山水序》)这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同时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我国山水画论的开端,对之后中国(山水)画论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具有相当普遍的美学意义。他所提出的“澄怀味象”包含了道家、儒家以及佛家的观点,并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将山水画的创作指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 澄怀味象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魅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这是《画山水序》中的一节,这句话旨在阐述作者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方式,并将山水的美提升到了“道”的层次。他认为“山水质有而灵趣”、“山水以形而媚道”。也就是在说山水之中包含着天地的灵趣,同时也体现着“道”法的精神,因此才得以体悟到“道”的存在。这也就诠释了古代的圣贤和得道高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游走、流连在壮丽的山川中。在一定意义上这也和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相互呼应。在尝试的过程中宗炳又指出,不同的境遇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但是对于得道的圣人而言,道法早已存在于心中,圣贤之人的精神本身就是效法于“道”的,所以山水的美和山水的道,只是他内在的一种“道”在山水上的具体反映。但是对于普通人则是需要澄清怀抱,胸无杂念的去品味和体悟出道的本来面貌,这样才能体会到蕴藏在道中的山水的美。在这里多次提到的“澄怀味象”,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意义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需要通过“澄怀味象”的方式来领略出关乎山水间的美和山水的道。

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都在强调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态和认知的虚静和澄明。关于“道”和“味”的概念最早是由是老子提出的,庄子对其有所继承和发展,而宗炳的“澄怀味象”正是在对老庄思想的了解下的高度概括,并将绘画美学融入其中所形成的新的美学观念。

人的五官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依存方式,但如果仅仅通过五官来获得客观的信息,有的时候反而会出现失误,因此需要我们配合心灵的感知,也就是“澄怀”,所谓的“澄怀”,是需要审美主体去除私心杂念,使得心境清明,不为外面纷繁复杂的表象所困扰,并剔除自己的主观成见,在内心无利无欲和澄怀虚静中去体悟和感受一种超越理性、超越感性、超越现实的的精神,并获得最大程度的精神解脱和精神自由。这便是关于“澄怀”的真正意义。

“味象”实际上是画家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欣赏,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世俗杂务和一切烦恼,完全的将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无限和谐中。从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人物的个性得到了解放,这样才能真正的将自身提高到超然物外的状态。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他的《美学散步》中提到:“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是需要在主观心里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这里提到的条件正是宗炳所提倡的“澄怀”。

2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画家在对大自然进行观赏之后需要将自己所见、所听、所闻和内心对大自然的体悟,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其表现出来。那些言像之外的微妙意旨,也可以在文章和书籍中用心来体悟的,更何况是自己真实经历所获得了。对于如何展现山水的美,宗炳也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创作手法。这一手法旨在强调作画者本人言亲自去感受,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真实的反映所想要表现的物像本来面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以形写形”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对于事物进行一模一样的复原。前面的“形”和“色”指的是事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得。而后面的“形”和“色”则指的是艺术美,里面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意识和艺术创作理念。画家不仅想要表现事物本身的内在精神,同时也自然的影映出了画家自己作画时的心灵感受。这是人与自然最紧密的契合,既表现出了事物该有的神韵,也塑造了作画者的内心世界,使得二者能够和谐融洽的发展。

3 畅神卧游

宗炳提出的“畅神卧游”,是对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及审美欣赏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出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上升到了自觉的阶段。较之以往美术史上各种学说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并且可以鲜明的突出绘画艺术的审美愉悦功能,强调个体的审美自由。因此宗炳也成为了中国美学发展进入到审美自由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时代的美学发展的旗帜。此外,画家还提出了“应目会心”这一美学观,同时他对于透视原理也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例如“横墨数尺,体百理之迥”(这比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早了一千多年)。

总之,分析宗炳的美学观念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它所表现的中国画的美学特征与趣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宗 炳.画山水序.

[2]宗白华.美学散步.

猜你喜欢
宗炳体悟山水画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宗炳故里 黄桃之乡 秀美三湖 “三湖杯”建场六十周年 全国诗词楹联散文新诗大赛征稿启事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宗炳山水画论及影响
宗炳《画山水序》研究比较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