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

2018-02-14 21:36陈铖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0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乡居民

陈铖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上升到58.52%,使得居住区大量出现。作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衔接点,居住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区域以及内涵方面。基于此,要高度重视居住区规划设计,保障规划设计的居住区能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全面推动城乡建设发展。

1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特点

从统筹城乡发展实际来说,居住区规划设计,呈现以下特点:①居民对象发生了变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更多的农民逐渐成为城镇居民。②规划模式发生变化。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来说,主要为乡村城市化以及成像一体化,采取分梯次转移的方式,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住房通过分阶段置换。③多元化特性。因为我国区域面积较大,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各个地区的风俗、经济发展等情况不同,因此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做好设计的把控。在具体实践时,要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和地域特色,均衡处理同步设计和超前设计。④环境优良。因为开展居住区建设工作,会影响自然环境,为落实环境保护,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做好草地和林地等的保护,推动环境友好型发展。

2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以贵州某城市的X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为例,分析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此项规划设计工作。此居住区规划设计,采取的是“生产、生活、生态,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模式,具体规划设计如下:

2.1 生产方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开展,要做到全面的把控,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中,规划建设手工产业园,已经引入10家企业,同时厂房也在抓紧建设中。从规划设计角度来说,主要是依托传统手工业基础,结合资源优势,开展产业建设,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2.2 生活方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居民生活是重点内容,总的来说要包括基础医疗设施和购物设施以及教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该居住区规划设计,在周边区域配套建设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总计11所,总办学规模预计为2360人,可以满足该地区及其周围适龄儿童以及少年群体的入学需求,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除此之外,考虑到居民就医、购物等需求,配套建设了医院以及大型超市等基础设施,为区域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

2.3 生态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高度重视生态方面的规划设计。此居住区贯彻生态理念,在居住区内,广泛培育三角梅和枇杷等植物,力求构建常年绿色的生活环境。

2.4 宜居方面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这需要从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和合理规划。该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中,主要设计公测工程和亮化工程以及绿化工程等,兼顾美化舒适,保证绿化工程能够和居住区整体风格相互呼应,打造宜居家园。

2.5 宜业方面

城乡统筹发展,开展城镇化建设,必须要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基于此,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积极引入各类企业,接纳群众,实现居民就业。该居住区规划设计,在宜业方面,引入了多加企业,接纳1382人,同时建设竹艺厂能够接纳约1500人就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能够容纳50家企业,能够为10000人提供就业岗位。

2.6 宜养方面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注重医疗设施的建设,为居民就业提供保障。此居住区建设了一家二甲医院,并且配套了系列医疗服务机构以及人员。

2.7 宜游方面

城乡发展若想实现可持续,要合理布局产业,做到超前规划。此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已经建成的风景区,进行提升改造。经过改造升级后,能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的增加[1]。

3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的总结

3.1 做好城乡发展定位情况的调查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要做好城乡发展定位情况的调查。因为定位情况直接影响着居住区规划设计,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对城乡统筹有着深刻的理解,明确居住区和城乡的关系,使得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能够和城乡发展定位相互匹配。开展规划设计前,要做好全面调查工作,保证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推动城乡发展。

3.2 明确设计理念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贯彻以下设计理念:①动态规划设计理念。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居民的各类需求,做好长期规划,为后续城区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保证城乡和谐发展。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要体现服务理念,将居住区打造为人文型区域,保证居住人员可以自由发展。③生态可持续理念。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保障生态和谐,实现形态规划向生态规划的有机转变;实现物质规划朝向社区规划的有机转变。④保护资源的规划设计理念。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要注重资源保护,包括水土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等[2]。

3.3 明确设计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明确设计目标,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实用性。从居住需求角度来说,开展规划设计,要从安全性和舒适性角度出发,保证居住区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布置适合生活的基础设施,保证居住区的存在寿命。②美观性。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角度来说,规划设计的居住区,必须要具有美观的面貌以及环境,为人文内容的发挥提供保障。③经济性。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遵循经济条件,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等目标,减少资源的消耗,控制居住区建设的成本。

3.4 创新规划设计模式

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突破传统小区模式,力求满足城市开放性空间需求。要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实际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力求满足居民的审美观念。若人口密度比较小,则可以采取邻里单元的模式。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其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若为大城市周围区域,尽量采取大型综合性居住区模式,实现生活、工作以及娱乐等的一体化[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遵循规划设计特点,做好全面的把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城乡发展定位情况的调查;明确设计理念;明确设计目标;创新规划设计模式。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城乡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