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手法在迈耶建筑中的使用

2018-02-14 23:41潘玥,徐雷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迈耶外立面墙体

老子提出的“有无”之辩在一定意义上也阐释了空间的本质。与其说“有”或“无”,不如说正是因为“有无”的相互交织挣扎才有了这世间一切的发展。建筑中的界面是将空间围合起来的一种手段和形式,然而化“有”为“无”也可以说是面的消解更是一种发展的建筑手法。在建筑中,建筑与界面的消解并不代表着空间的丧失,它更加代表着空间的扩展、延伸、强化与升华。

1 对消解的阐述

1.1 消解的定义

消解,原本是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之一,指将哲学以及语言学上的复杂定义消解。[1-2]而在结构主义中,消解主体的概念是人不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也不再是测量一切的主体,而是整体中的一个因子,是整体与关系两个特征的结果。结构主义者认为,所谓对人本质的探索,与其说是对人本身的研究人,不如说是对一切与人有关系的整体的研究。这种整体虽然可以分解构成无数个个体,但个体的意义依然依附于整体存在。因此,结构主义认为整体是恒定统一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整体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消解的程度也由整体所涵盖的内容决定[3]。

1.2 消解手法在建筑中的溯源

1.2.1传统建筑中的消解

在建筑中,墙体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个建筑没有墙体,就很难定义其为建筑,然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运用特殊的手段,将墙体进行消解,空间会得以延伸、扩展,显示出不一样风格特色[4]。

在中国,底商建筑(底层为商业空间,上层为居民居住空间)非常普遍,传统的底商建筑大多是由几块简单的木板组合而成的,使用时安装和拆卸都十分便利。开工时,商家拆下木门,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对墙体的消解,使商业空间与室外街道融为一体。打烊时,只需要将木板装上就可以闭合形成一个封闭且私密的室内空间。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简单而又方便的活动墙体既实现了空间的开放与私密,又促进了商户与整个街道大空间之间的相互融合。

1.2.2西方建筑中的消解

在西方,很多西方建筑师认为建筑的物质性也许已经不那么重要,所谓的“好空间”其实可以用白盒子统统对付过去,而不必像早年的建筑师那样为之费心地制造那么多内容。消解手法最初运用在建筑中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建筑发展刚开始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荷兰设计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所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在该建筑中,里特维尔德将建筑外立面消解为点线面等几何形体,通过色彩运用以及构成主义将这些几何体组合重构,使其建筑外立面不再是单纯的整片白色墙壁,而是具有几何形式的色块的交叉组合[5]。消解手法的出现打破了那个时代建筑相对沉重的特征,仅仅通过简单的墙面,几何形体的线条体块以及大片的玻璃就足以给人以生动明亮的建筑形象。同一时期,密斯凡德罗的很多建筑,比如他的乡村砖屋以及巴塞罗那德国馆等等一系列建筑,消解了墙的物理意义,传统的墙其实起到了承重作用,但是出现了框架,墙体可以仅仅作为维护,分隔构件而出现。

如今,将建筑消解甚至变得透明似乎成为了当下设计师的追求目标之一。设计师伊东丰雄曾经说过:“在如今的建筑空间中,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被分割规划设计,空间内被划分成了一个个方形盒子,各个空间之间自我封闭、毫无联系。我要做的就是将其联系起来,而透明化就是空间之间的重要纽带”。

仙台媒体中心是伊东丰雄最著名的设计之一,是一个以媒体中心为基础集咖啡馆、图书馆、艺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伊东丰雄在对仙台媒体中心进行设计时,他不仅仅是基于建筑形式本身进行消解,而是从美学上对建筑消解手法提出了一套新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他将建筑外立面消解为整面的玻璃从而呈现出用来支撑建筑的像自然树木一样的金属管道状柱子,这些管道位置灵活、形态各不相同,同时,其也是电梯、管道、电线等不同能源的传播运行空间。仙台媒体中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既无法用传统建筑语言来诠释又无法用现代主义建筑语言来诠释的一种建筑新概念。而该设计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建筑的消解,通过消解给人以诗意、迷人的视觉感受。

2 迈耶的建筑理念——建筑的消解

不管是古典建筑、现代建筑,还是其他的建筑风格,其大部分建筑都是由面围合而成的,整体建筑如同方盒子一般较为封闭。众所周知,迈耶是经典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现代主义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其结构体系,所以迈耶对结构体系具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迈耶在对建筑进行消解时,通常会把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分离开来,这种手法不但可以将建筑空间变得不再静止并且封闭,使得空间从墙体中剥离出来,而且可以削弱建筑的厚重感,体现建筑空间之间的流动性和层次性。

其次,在建筑中使用消解手法还可以将原本功能单一的界面分解成更多独立的个体,而这些分离出来的独立个体又利用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组合重构成新的建筑形式,体现建筑的多元性与差异性。而迈耶对于这种独立个体的组合重构又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设计,例如迈耶在乌尔姆设计的展览馆和议会大厦,迈耶将建筑消解使其墙面与主体建筑分离开来,使得墙体的个性化设计得到足够的展现。这种消解手法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中也有体现体现。例如柯布西耶的经典作品萨伏伊别墅,从表面上看,该建筑似乎简单到平淡无奇,但该建筑充分体现了建筑的自由立面,柯布西耶为了突出柱子与建筑墙面的分离,特意没有在建筑转角处设立柱子,体现“建筑新五点”中的独立支柱,也让这幢简单的白房子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和无穷的回味。

迈耶虽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建筑并没有像其他设计师一样遵循传统法则将建筑设计的厚重封闭,迈耶利用消解手法将其建筑不论是造型还是大小都设计的独到好处,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

3 迈耶对消解手法的使用

3.1 初期——面的消解

迈耶在使用消解手法的初期阶段首先是把面划分成一个个规整的小方格。大家从迈耶的建筑中经常可以看见规整的方形瓷钢嵌块,而这种瓷钢嵌块的首次出现是在其1985年设计的乔瓦尼奇之家中,他将建筑的外立面消解成为小方格,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建筑变得活泼生动,而且加强了这种建筑的规范性,使得建筑的外立面有了独特的秩序感和韵律感。

3.2 中期——建筑体量的消解

随后,迈耶不仅仅满足于对建筑界面的消解,他又开始进行建筑体量的消解。在巴塞罗那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6],迈耶采用造型手法,把原本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的建筑进行分割、切削、变形和组合,将纵横交错的面组合重构成新的建筑,同时,在规整的形体局部加入点缀性的构图处理,通过这种手法解决了建筑过于单调呆板的不足,想要学习这种消解手法一定要注意在建筑物的转角部位留出空间,将外立面与内部空间分离开来,形成各自独立的个体。

而建筑整面的玻璃墙则体现出面的消解,和上面的列子一样,迈耶依然选择了他所擅长的方格网,将整个面分割成无数个方格。迈耶十分注重光的变化,并能够很好的利用光来调节空间,使空间富有层次感。为了实现他的想法,他将透明的玻璃界面和白色方块组成的界面相互交叉使用,并且结合建筑本身的框架结构,既能形成一定的虚实对比又能使建筑富有层次感,人们都称叹其为“光与影奢华的表演[7]”。

3.3 成熟期——“化体为面”结合“面的消解”

作为迈耶的代表作之一,罗马千禧教堂展现出强烈的“层”视觉特征,迈耶先是运用“化体为面”的手法将建筑消解为虚实不同、造型不同的面,并将其拆分组合重构起开,使建筑具有丰富的虚实变化和层次感。这种设计手法类似于“剥洋葱”[8-9],洋葱本身呈现出的是密实的球体的形态,而当洋葱被一层层剥开之后便形成了一种有秩序的层叠关系,形态更为丰富立体,具有层次感和虚实变化。罗马千禧教堂[10]就是运用的这种“剥洋葱”的设计手法将建筑的“面”从“体”中脱离开来,使得造型更加丰富,同时在设计中迈耶结合玻璃屋顶和自然光,光线经过层叠的弧墙的反射,使建筑显得纯净又洒脱。而迈耶则利用了这种的设计手法,突破了类似萨夫伊别墅的方盒子式的建筑形式,采用曲面等面的穿插和形体的分割等,从而打破了古板教条的建筑形式。三片弧形墙体,既美化了造型又抵挡了地中海强烈的阳光,还有来自精神层面的寓意[11]。同时,弧形界面和其围合的内部矩形空间交相呼应,相映生辉。在进行了体块的消解之后,迈耶又着手于对面进行消解,将面消解为规整的长方形,方与圆,直与曲,虚与实,玻璃与石墙的对比,简洁而活泼,既打破了建筑的实体,又使得光线能够从方格子中透过从而反射在建筑中,富有光影效果,使得建筑脱胎换骨。同时,建筑顶部也被消解为了方格玻璃,支撑玻璃的结构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重复整齐的投影,产生连续韵律,十分有连续性与节凑感[12]。迈耶对自然光影与空间几何的执着使得教堂静谥而神圣。

4 结语

现如今,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想要将建筑消解,是因为对建筑的消解通常可以打破建筑单调呆板的缺点,也容易创造出更加新奇、意想不到的建筑形态,给人们带来更丰富、更深远的视觉感受和视觉冲击,同时也可以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审美。从大师们的案例可以看出,对建筑使用消解手法,不但没有不但没有将建筑割裂的四分五裂,反而可以促进建筑与当地环境的和谐共融,将建筑本身上升到一种建筑意境。

文章通过对迈耶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分析他是如何对体块和面进行艺术的消解,并且穿插方格网、自由立面等抽象几何体以及结合空间与光影的关系对建筑的形式进行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应当从他的建筑语言中进行总结并获取灵感,深刻理解其精髓,才更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并且有助于我们去创造丰富生动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新形式。

猜你喜欢
迈耶外立面墙体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听您的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关于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探讨
1913——1916年民国初年的百姓是个什么活法
迈耶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