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2018-02-14 21:30韩小奇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公园景观设置

韩小奇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1 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的湿地被保护了起来建成了湿地公园,其不仅改善了区域环境状况,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旅游的空间。然而许多湿地公园被大面积的人为改造,过度用于商业,忽视了湿地公园因该保留的自然性、美观性和人文性。将湿地设计成包含自然风光、物种多样并且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研究的目的。对于调节城市区域气候、提升城市的景观风貌、促进自然科学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背景与设计构想

2.1 区位背景

2.1.1位置选择

本次设计区域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嘉瑞大道南侧,规划棉东路以西,场地面积约13万m2。场地内部地形复杂,存在断崖、山地、缓坡,高差较大,但有道路经桥梁引入场地,交通条件较为便捷;场地内植物覆盖率高,但无分布规律,较为混乱;区域水源稳定且丰富,建筑均为当地居民用房和部分厂房。因此为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结合自然原有的肌理和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该地营造自然湿地景观成为了最佳选择。

2.1.2背景分析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讲。唐朝的诗人就曾经写过称赞竹公溪畔的诗句,而九百洞则在《嘉定府志》和《乐山县志》中被记载过。时至今日,在竹公溪与九百洞区域还遗留着许多洞穴痕迹,这都为该地的历史文化作出了有力的铺垫。利用和传承竹公溪和九百洞的历史文化能够为设计提供一条清晰的主线。

从自然生态方面来讲。该地高差较大,有断崖、多山地;区域水源稳定且丰富;植被状况良好,水生植物茂密,包括伞草、水葫芦等,长势良好但相对杂乱。影响城市区域气候、利用地形高差设计立体景观、采用本地植物美化环境和节约成本是设计的主要方向。

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讲。场地内部建筑主要为居民住房、厂房等,分布混乱,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破坏,且现有功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以湿地原生态为基准,改善区域气候环境,节约环保成本,是设计的重要考量。

2.2 设计构想

将现存较好的自然景观保留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化设计向周边辐射扩散,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演变区域。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工程量,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对自然影响最小化;对建筑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生态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利用场地内的地形优势,在山地打造立体化景观,设置凌空栈道和观景平台,在其视线内将整个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展现出来。

3 主要设计内容

3.1 整体概述

本次设计以“竹公溪文化和九百洞文化”为主线。在场地造型上,使用自然式的曲线相互连接交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在细部设计上展示当地文化特色。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尽量减少场地的开挖,利用地形造景,保留现状山体、低洼地,充分结合自然原有自然肌理,营造自然湿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 功能区域设计

滨河观赏区:依托竹公溪天然水域景观,在水域沿岸设置景观绿道形成环线,靠两岸设置亲水休息活动空间,局部设计绿岛,中用栈道连接,形成滨水活力观赏地带。

阳光花海体验区:此区水文环境较好,且地势平坦,结合场地内地形设置坡地草坪为游人提供大型活动草坪,同时贯彻海绵城市设计规范,通过绿地再设计,形成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生态草沟等、在雨洪时期以防御为主,治理为辅,达到公园内部雨水可自行循环利用的目的。

功能配套服务区:此区域根据基地需求,设置室外茶室、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满足游客需求。

花、田观光体验区:此区域根据基地需求,设计花、田体验以引入人群,提升公园活力,后期可发展成摄影基地,结合花、田业态增加DIY手工作坊。

生态密林保护区——溪畔竹岸:此区域属于生态密林保护区,基于场地本身的植被条件以及地形高差,进行一定的改造设计,沿河栽植竹林,形成竹公溪独特的竹林幽静;设置登山游步道及观景平台满足游人需求。

3.3 植物设计

根据场地不同的需求,将植物分为五个分区(生态密林保护区;滨水湿地净化区;滨水花海种植区;林荫空间种植区;田园观光种植区),使得每个区域都有鲜明的特色,不同的植物造景也给予了人们不同的景观体验。

3.4 照明设计

以山体为主,连绵不断,作为夜间城市照明天际线的组成部分,夜间远距离识别重要性高,增加观赏功能;在贯穿城市的水上道路设置灯光,作为夜间休闲人流聚集地,增加观赏及游玩功能;在公共建筑设置灯光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在交通节点沿江景观节点设置灯光,作为交通节点强调功能与河道夜景节点强调的景观功能。

4 结语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对于湿地公园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创新设计。将以前处于混乱状态、受到破坏的湿地环境进行保护和设计利用,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张曼胤,崔丽娟,李 伟,赵欣胜,赵玉辉,李胜男,王义飞,张岩.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92~296.

[2]王 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4(01):44~46.

猜你喜欢
公园景观设置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火山塑造景观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