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金融扶持对我国流通业效率的影响

2018-02-14 06:51曹思芹聂小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金融

曹思芹 聂小红

内容摘要:产业规模的扩大、经营主体与经营业态的多样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国流通业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利用内需刺激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商贸流通业是拉动内需的核心产业,政府金融扶持是流通业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入手,就政府金融扶持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政府金融扶持对我国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及提升我国流通业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政府金融扶持   流通业效率

现阶段我国流通业发展状况

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信息,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8.0%。

流通主体多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商贸流通领域打破国有垄断的格局,股权分置改革政策与商贸流通限制的解除,让我国流通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在流通业登记企业注册类型方面,我国流通主体呈现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并存的特点。

流通业态多样。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对我国流通业态由以百货业为主的单一化发展模式向以便利店、折扣店、超市、专卖店和厂家直销中心为主的多元化业态的转变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网上零售体系在流通业态中的作用日渐提升。

产业链融合化。在流通主体多元化与流通产业经营业态多元化的影响下,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也呈现出激烈化的特点。针对流通产业市场竞争的新特点,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开始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构建,有助于生产、流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融合。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合作,可以在整合供应链体系的基础上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提升。流通产业在与上游生产企业开展融合的同时,也会选择与现代金融服务行业开展融合。

政府金融扶持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在商贸流通业自身方面,资本可以在資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循环供求机制的影响下,形成一种遵循金融要素分配特点进行转移的导向机制。随着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流通企业创新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资本导向机制可以在推动产业内要素流动率提升的基础上,完成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为流通产业产业结构的自主调整提供动力。就资本在流通产业领域的作用而言,金融扶持政策可以借助资本的优化配置,实现商贸流通业的结构调整。流通企业融资渠道的优化与产业内资源配置的平衡,是政府金融扶持的本质作用的反映。

第二,就国家发展而言,流通产业具有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和优化消费结构的作用。利用流通产业调节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贸流通产业内部运作效率的提升,可以提升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为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内部运作效率的提升,国家需要从硬件条件、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和劳动力等多种因素入手,加大扶持力度。上述投入与资金投入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流通产业反向需求的影响下,政府也会不断加大对流通产业的金融扶持。

政府金融扶持对我国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在本文的研究中,没有选择特定的行业作为因变量,而是选择将社会产品零售GDP比例作为因变量,以此来充分体现出我国在流通业方面的总体规模。在自变量选择方面,应正确充分地体现出金融发展情况,明确金融支持的前提。在我国,通常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在剔除政策干预的前提下,金融条件与流通业之间的关系能够体现出该行业存在的必要性,对此,本文自变量的选择以金融相关率为主,通过该项指标对我国目前金融活动总量进行充分体现,如若活动数量高,则意味着该产业获得的支持也将越多。

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文件可知,对2004年到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为:在FIR方面,2004-2011年的数据为:69.41%、73.78%、77.66%、75.86%、77.37%、78.93%、79.72%、80.56%;在CIR方面的数据为:34.46%、39.02%、37.62%、35.44%、36.25%、38.41%、39.37%、40.25%。

(二)构建实证模型

与上述调查数据相结合后得知,对于任意一种金融支持方式来说,都将对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增长关系上大多体现为倒U型,也就是说金融扶持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如若过度扶持则会产生弊端,因此本文将提出“金融扶持对流通业存在倒U型关系”的假设,并且构建实证模型进行检验分析:

Yit=LitaαKitβ

式中,Lit代表的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比率;Kit代表的是金融相关度;α代表的是估计参数;β代表的是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结果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分析结果中能够看出,FIR一次项回归结果的系数为正,这意味着通过了显著性校验,金融条件与流通行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能够对流通行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是,FIR二次项系数为负,这意味着金融条件对流通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负面影响的可能,因此金融扶持应把握好力度,并不是多多益善。

行业人均年销售额。行业人均年销售额指的是该行业内一年销售额度与从业人员的比例,由此能够看出整个流通行业的劳动效率。从图1中能够看出,从2004年到2011年期间,在批发行业、零售行业中人均年销售量占总量比例的态势。相比来看,批发业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批发零售行业位列第二,而零售与连锁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为平缓。从总体上来看,零售行业在人均年销售额方面与批发业相比较低,即便是在销售额最高的2011年也没有超过批发业。连锁零售行业中劳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大空间,在2004年到2005年期间,连锁零售行业与整个零售行业相比,在人均销售额方面高出了18.84万元,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到了2007年达到最高点,也就是19.03万元。但是,上升的态势没有维持太久,从2008年开始,在人均年销售额方面又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1年,人均年销售额仅为2.4万元。

行业人均年毛利。流通行业在人均年毛利方面的变动趋势如图2所示。从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能够看出,在批发业方面,尽管在2009年左右出现下滑趋势,但总体来看仍然处于稳定发展态势,并在2011年时人均年毛利超过45.71万元,与2004年相比来看高出28.1万元,增长幅度为170%。不但如此,与零售行业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开,在零售行业中,人均年毛利已经不足批发业的三分之一。

库存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在库存周转率方面,从2005年到2010年之间,我国在批发业方面的库存周转率在2007年达到一次巅峰,为13.25次,然后逐渐下降,到了2009年达到最低,即11.13次,在2010年开始逐渐好转,库存的周转率得到逐渐提升,但是零售业在此方面的周转趋势整体上看与批发业相比更加稳定。

在流动资产周转方面,在2004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在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的周转率方面出现两个突出转折点,分别为2007年与2010年。在2007年之前,与零售行业相比,批发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对较高,但是在2007年二者趋于一致。从2008年开始,批发业的周转率开始显著提升,但是在零售业方面却开始走下坡路,从2007年到2010年共计降低了3.03次。另一个转折点在于2010年,在经过2008-2009年的上升以后,在2010年的批发行业又开始逐渐下滑,与零售业周转率相比较低。

资产回报率与物流效率。2004-2011年期间,零售行业与批发行业的资产回报率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在资产回报率方面,我国零售业与批发业相比较高,并且二者均从2007年后获得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在2008年达到各自顶峰以后,便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尽管如此,零售业的回报率也始终在20%左右,而批发业的回报率则在15%左右。但是,从二者的平均回报率来看,从2006-2010年,我国的平均回报率始终在19.7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在物流效率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物流效率,在我国,2010年物流总费用占总GDP的比例为17.8%,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水平仍然较低,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成本較高,阻碍物流效率的提升。

提升我国流通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政府积极创新相关体制。要想提升流通产业效率,应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注重相关体制的创新与完善,以体制规范行为、指导行为。通常情况下,流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流通领域通畅性的高低。对流通成本进行科学划分,可将其分为经济性与体制性成本两种类型。经济性成本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流通领域中,流通产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体制性成本是指流通领域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政策或管理问题产生的成本。就现阶段我国流通成本现状而言,土地租金费用、用水用电费用等是影响流通领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农产品、工业制造类产品流通过程中。而这些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体制性成本,对此在进行体制创新过程中,需改善经济市场宏观管理体制对流通领域体制性成本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对流通产业性质具有全面的掌握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产业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平衡点,用以促进流通产业公益性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如建立流通产业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产业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测,在风险规避中降低成本;通过建立产品流通锥度体系,掌握产品流通实际情况,减少管理问题,降低管理问题对成本的不利影响。

流通企业主动提升内力。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与流通企业自身实力存在密切关联性。对此,应从企业内力强化入手,实现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第一,树立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治理力度。只有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有效落实。第二,树立产业聚集理念,在不断扩大流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增强流通产业集中水平。对此,应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产业聚集的本土化研究,以多样化的措施与手段,推动流通产业优化发展。例如,促进流通产业与金融产业的有机结合,拓宽企业发展融资渠道,实现流通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连接;依托信息化建设,革新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产品流通速度。

构建全新流通产业模式。对传统流通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是提升流通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流通产业模式。首先,从当前我国流通发展情况来看,O2O模式对接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对线上线下对接方法进行探索,科学合理的对接形式能为商业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大大降低流通成本,而且也有效减少了交易中的流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发生。还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交易主体的需要,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其次,要对流通产业的职能进行转变。一方面,能够使更多的交易主体参与到商品流通中;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对提升我国流通业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使买卖双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这一情况,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采取C2B新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政府需合理选择上下限。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政府在其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上下限选择时必须要谨慎。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对流通业多加关注。在对上限进行选择时,要对流通业发展动态进行掌握,并牢牢把握其发展方向。选择特别需要资金的产业和阶段提供金融支持,这样可以帮助这些产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其次,在下限选择方面,也要加以重视。一般来说,金融需求是不存在绝对上限的,当行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时,政府的金融政策对其扶持效力就会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因此,当一些特定产业进行革新后,其金融扶持也要逐渐减弱,这样才能使其行业始终保持高度的创新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行业信用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凡俊.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供应链融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

2.傅琳,金爱华.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及防范[J].商业经济研究,2018(8)

3.沈志平.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金融支持效应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6)

4.谢玉唐.我国商贸流通业跨界经营可行性研究——基于科技金融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金融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P2P金融解读
商贸流通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