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优化探讨

2018-02-14 13:12张涵慧
大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控制农村金融

张涵慧

【摘 要】 时代金融的不断发展,给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多次重大改革,涉及范围逐步扩展,金融体制不断优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及金融脱媒的必然趋势,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存在很多先天不足,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亟需不断优化。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优化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的方式。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风险控制 普惠金融 互联网+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时代金融发展的潮流下,农村的金融改革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日益壮大,除了原有的比较常见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合作银行外,还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等;同时,农村金融体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呈现一片繁荣局面。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势必对农村金融发展体制改革、创新产品和拓展业务等—带来巨大冲击。同时,由于农村机构存在先天不足,存在很多风控问题,农村金融供给机制及发展环境较为不佳,具体如下: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单一;农村金融机构抗風险能力薄弱,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形式有限、贷款期限不长;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一)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单一

受限于市场定位问题,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单一,只能在地方开展业务,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在我国很多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加大下沉力度,将业务扩展到农村,猎夺当地农村金融资源;再加上地方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有限,知名度不足,名牌效应不够,在与大金融机构竞争下,无法具备较高竞争力,吸取存款能力不足,难度较大。另外,农村金融机构一般规模都比较小,机构评级总体偏低,专业人员有限,难以加入债券交易、银行间交易市场。这些缺陷导致了地方金融机构很难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或者债券等方式,主动吸纳资金。

(二)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薄弱,不良贷款不断增加

因自身能力有限,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薄弱,时刻面临着较大的信用危机。在我国一些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资金需求虽然较为旺盛,但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和相关贷款缺乏有约束力的抵押物,通常采用信用贷款或者担保人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这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难以处置逾期贷款。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资金回流风险。

(三)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形式有限、贷款期限不长

为减少不良贷款、控制坏账率来降低自身风险,再加上农村金融机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有效的风险判断能力,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形式有限、贷款期限不长,其提供的金融产品以贷款业务和汇兑业务为主,信贷产品则以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且放款率较低,大多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现象。从担保方式上来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方式选择较少,多为抵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以前者为主);从还贷方式上来看,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以按季结息和利随本清为主要还款方式。对比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等大中型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因人才、技术、专业、创新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到像大中型金融机构那样采取无缝对接、按月结息等灵活还款方式,产品类型较为稀少。

(四)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孟母三迁”的典故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着多大的作用。同样的,金融环境的好坏对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良好的金融环境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反之,不佳的金融环境将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当下,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法律常识、金融专业知识普及率较低,农村贷款户缺乏相关法律和专业意识,农村整体金融信用环境较差。不佳的金融信用环境使得相关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较低,盈利性无法得到保障,涉农贷款整体资金风险较大。这导致了农村贷款户很难从当地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为了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只能向民间借贷机构转移。显然,民间借贷机构利率普遍比当地正规金融机构高出很多,贷款期限和持续性方面也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其缺乏标准的规范和强有力的监管,不但加大了农村贷款户的经营成本,也给农村金融环境带来很大的隐患,影响农村金融发展,从而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优化的若干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优化的若干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利率和还贷期限,扩充资金来源;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完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产品;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新的金融模式,普及普惠金融红利;引进人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利率和还贷期限,扩充资金来源

为促进农村机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有效利用赋税杠杆、加大财政补贴;(2)保证银行资本在农村金融机构占有较大的比例,政策上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3)因利率的变动对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采用极具弹性的利率定价,优待涉农贷款利率;(4)扩展涉农信贷扶贫范围,结合农产品成熟周期弹性浮动还贷周期。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

为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坏账率,应当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这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掌握农村贷款户信用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问题。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其金融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建立了服务于金融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些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银企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度方面取得成效,极大地扩展了银行和企业的业务对接。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农村贷款户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信用历史、经济风险、消费能力及风险偏好等综合信息,有助于其自身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遵守成本效益原则,更有效地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好,符合放款条件的企业进行拨款,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贷款。

(三)完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产品

有效的担保体系和多元化的担保方式,不但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同时也为农村合作经济体系提供重要保障,使其实现生产、供销和信用三方面有效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农村整体授信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与村民积极合作的方式,整体授信,扩大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发行具有融资功能的借贷卡给“三农”群体,来解决农村贷款户因担保难等问题而导致的贷款难度大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集体经济较薄弱的团体达成共建意向,因地制宜设计金融产品,为更多农村贷款户解决融资问题。

第二,借鉴已有量身定制经验,完善自身不足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量身定制方面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比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温岭支行和椒江农合行:前者不仅将金融与党建有机结合,推出了“党员先锋贷”金融产品,还根据地方经济特色,推出了“创保贷”和“乐农贷”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后者则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为助力于农村致富,凝心聚力推出了“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和“失海渔民创业贷款”等十几种金融产品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其它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借鉴这些宝贵经验,促进当地金融及经济发展。

(四)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新的金融模式,普及普惠金融红利

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的升级工作要求,通过不断扩充网点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金融空白或者较为薄弱的地区优先布置网点,建立“金融便利店”。这些措施可以为更多的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使当地金融覆盖面更为广泛,提高农村金融满意率。同时,为提供金融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设置“客戶服务移动工作站”,帮助实现“上门、一站式”金融模式。这几年,各地农村金融机构也推出了一些新的金融模式,比如台州银行在2016年推行的“网上分行”和“微信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在2017年推出的“直销银行”等等。这些新的金融模式,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这些新兴的时代产物的基础上,实现了足不出户进行开户和信贷等金融业务。为偏远、贫困地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和普惠金融的红利,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贷款户资金需求及周转困难等问题。

(五)引进人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

与商业金融金融服务于高质量客户特性不同,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农村市场自身较为复杂,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资金需求情况各有不同;再加上利润率低、信用评级困难、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机构为充分了解客户信用能力与潜力,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贷款需求。

【参考文献】

[1] 任秋娟.基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农村小型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33(06):97-98+118.

[2] 杨贵仓.农村金融生态优化视域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07):105-107.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风险控制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