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海县草食家畜疾病

2018-02-15 19:35仇庚权宋兴国唐式校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东海县山芋黑斑病

仇庚权,宋兴国,唐式校

(1.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222300;2.江苏省东海县石湖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连云港222300)

1 牛病

1.1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兽类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病畜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可以通过各种分泌物、排泄物排毒,传播渠道多,为人畜共患病。病牛的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齿龈、舌面、颊部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及粉红色糜烂,流涎,乳房、蹄部出现疱疹,发病牛体温40~41℃。口蹄疫病毒主要分布在病牛的皮内水疱、淋巴液中,通过血流传播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

防治该病应从注射口蹄疫疫苗、加强检疫、疫情检测、实行群防群治、开展消毒灭源等方面入手。口蹄疫疫苗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一旦发生O型、牛亚洲Ⅰ型等牲畜口蹄疫传染病时,由政府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控制预案的规定,封锁疫区,扑杀疫牛。1966年东海县浦南乡浦北村、半滩村有4头牛发生该病。 1979年6月,黄川乡桃李村,有41头水牛发病,经兰州生物研究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感染口蹄疫O型病毒。1976~1981年全县先后共有22个公社(乡)、52个村、93个村民小组发生牛口蹄疫。1982年以后,由于县、乡、村各级领导重视,及有关部门防控措施得当,东海县没有再发生牛口蹄疫流行。

1.2 狂犬病

牛狂犬病俗称疯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79年,东海县李埝乡牛狂犬病发生严重,这年该乡的五联、高埝、新建三个村饲养耕牛65头,患病的有21头,发病率达到32.3%,死亡21头。1980~1985年间,东海县每年均有牛狂犬病零星发生。由于牛狂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和畜的生命安全,各级政府与主管部门极为重视,1981年起全县开展对家犬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凡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家犬挂上免疫牌子作为防疫标记,并进行登记注册;凡无牌、无卡没有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家犬视为野犬,由公安局派出所组织捕杀。1981年共免疫家犬18400只,免疫率达74.4%。1985年至今该病在东海县极少发生。

1.3 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弹性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过去曾被误认为是牛流行性感冒,但牛流行热病毒与牛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引起的。牛流行热在东海县发生过四次大流行,分别是在1956年、1966年、1976年及1983年,每次暴发流行时疫情都波及到全县24个乡镇的460个村。

牛流行热发病率虽然较高,但是死亡率较低,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治疗方法以解热镇痛、补液、补糖对症疗法为主,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病程一般2~3天即可康复。死亡病牛多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继发感染造成的[1]。

1.4 恶性卡他热

牛恶性卡他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从东海县的记载资料里可以看出,该县牛发生恶性卡他热的死亡率是100%,无一幸免。1977年以前,东海县没有发生该病的记载,1977年起,该县先后在石湖、石榴、石埠3个乡的5个村民小组中有5头牛发生该病,对患牛虽然都及时地采取了对症疗法,但治疗无效,结果5头病牛全部死亡。

据当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发生该病的这5头牛都有与绵羊接触的病史。绵羊是自然带毒者,病牛与健康牛同群饲养不会直接传播。目前对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所以防治该病主要靠预防,重点应从不让牛、羊混群喂养着手,圈舍、牧场、运动场等所有场所的牛和羊要隔开,严禁合群。

1.5 焦虫病

焦虫病是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其中巴贝斯科的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泰勒科的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均属于牛焦虫。焦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发病。病牛患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出现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症状。虫体在红细胞内繁殖,破坏红细胞,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营养障碍。通过检查病牛粪便中的虫卵可对该病作出确切诊断。1979年以前,东海县没有发生该病的记载。1979年东海县李埝乡新建村发现6头牛患有焦虫病,死亡3头,桃林镇苗庄村7头牛患有该病,死亡2头。由于疫情回报及时,很快从病料中查出虫体得以确诊。预防该病的方法是每年冬春季节采用适量的杀虫剂喷洒空圈舍墙壁,春秋季节定期驱虫,使用的药物有三氮脒(血虫净、贝尼尔)、咪唑苯脲、核黄素(维生素B2)、阿卡普林(喹啉脲)等。采用核黄素(维生素B2)和阿卡普林(喹啉脲)合用可治疗该病,一个疗程3~5天。疗程结束后,病牛食欲一般可恢复正常。

1.6 肝蛭虫病

牛肝蛭虫病在东海县发生较早,1956年4月张湾乡后湾村三头黄牛发病,经剖检确诊为牛肝蛭虫病。1963年11月该县对东部湖荡地区的张湾、黄川、白塔埠、平明、房山5个乡(公社)抽查该病,肝蛭虫感染率为80%。1964年2月对全县24个乡(公社)的耕牛进行全面普查,共随机抽样检查耕牛共计17350头,显微镜检查阳性率达59.46%。1964年12月又对该县的22个乡(公社)3365村民小组(生产队)的耕牛进行复查,共复查耕牛23652头,镜检阳性率为46.68%。通过连续多年的普查普治、边查边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东海县的牛肝蛭虫发病率大大降低。 1979年全县再次组织普查,普查耕牛39591头,牛肝蛭虫发病数5132头,发病率为12.96%。预防该病主要从搞好环境卫生和驱虫保健入手,粪便经发酵后施用农田,每年冬季耕牛用硫双二氯酚等药物驱虫。治疗药物可因地制宜选用,拜耳-9015药副作用小,效果很好。

1.7 双口吸虫病

牛双口吸虫病又称前后盘吸虫病,是东海县牛、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病,该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1963年11月,该县在黄牛寄生虫普查中发现东部湖荡地区的牛双口吸虫感染率为80%,中部平原地区感染率为50%~70%,凡是严重消瘦的牛,几乎100%患有该病。1964年起,每年冬春两季对黄牛进行2次内服硫双二氯酚驱虫药,感染率和发病率均有所降低。1979年全县再次进行牛的寄生虫普查,共随机查黄牛533头,感染双口吸虫病有206头,感染率为38.64%。随着农村饮水条件的改善(黄牛由饮用沟塘水改饮用井水)和粪便管理的加强(粪便经发酵灭卵后施用),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1.8 山芋黑斑病中毒

山芋黑斑病真菌寄生于山芋表层,使之局部变硬,呈黄褐色或黑色斑块,这便是山芋黑斑病,牛食入这种黑斑病的山芋,便能引起中毒。东海县的西部乡镇山芋种植面积较大,山芋收获量较多,保管不好的山芋发生黑斑病情况比较普遍,山芋种植面积越大的乡村发生该病的数量也越多。1958~1988年东海县发生山芋黑斑病中毒有288头牛,其中水牛发病有128头,黄牛发病有160头,死亡90头。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李埝、双店、山左口、石埠、洪庄、南辰等山芋产区。1958年石榴乡三里村5组,集体办食堂时用染有黑斑病的山芋喂牛,引起15头牛出现中毒状况,导致11头牛死亡 。1962年石榴乡东安村5组和6组,用患有黑斑病的山芋喂牛,18头牛出现中毒状况,导致16头牛死亡。防治该病重点是要防止牛吃到染有黑斑病的山芋。由于近些年来,饲草饲料丰富,群众对该病有所认识,加上使用多菌灵防止山芋黑斑病成效显著,所以牛山芋黑斑病中毒的病例逐年显著减少。

2 马病

2.1 马鼻疽

马鼻疽是马、骡、驴的一种由鼻疽杆菌所致的传染病,散养病马是主要传染源,慢性病马可长期带菌排菌,是该病发生的重大隐患。马鼻疽兽医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即鼻腔鼻疽、肺鼻疽和皮肤鼻疽。1957年秋,山左口乡马车站和供销社共有5匹马发生该病。1961年,李埝林场有2匹马和1头驴发生该病。1965年以后,东海县基本消灭了该病。 防治该病要加强检疫,采用鼻疽菌素点眼诊断,隔离阳性马匹、治疗早期病畜、扑杀重症鼻疽马。治疗药物通常选用土霉素,效果较好。

2.2 马腺疫

马腺疫的病原系马腺疫链球菌。典型病例以发热、鼻咽黏膜发炎和局部淋巴结化脓为主要特征。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畜的鼻液和破溃脓汁污染饲料、饮水、饲养用具,可通过消化道使健康家畜感染该病。通过咳嗽排出病菌可经飞沫传播。1968年11月上旬,马陵山果园马车到山东省郯城县购买白菜,晚上宿于郯城马车站,因与该站患马腺疫的病马同槽饲喂感染,当年12月马陵山果园有3匹马发病,到1969年30匹马全部感染该病,并扩散到周围的徐塘、洪庄、桃林等乡镇,引起256匹马发病。1971年后病情缓和,1973年以后该病在东海县基本消灭。治疗该病主要用抗生素,脓肿成熟的病畜应切开排脓。购买马、骡、驴应严格检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隔离,彻底消毒。

3 兔病

3.1 兔球虫病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该球虫寄生在家兔的肠道、胆管上皮细胞,引起患病兔下痢、排带血粪便,对幼兔危害尤其严重。该病在东海县存在已久,但发病数量少,呈零星散发,并无大的流行。原因是兔子饲养量少,又比较分散,同时土种兔多,抗病力强。1980年以后,家兔饲养量逐年增多,兔球虫病的发病数量也有所增多,原因是由于养殖户管理技术和防病措施不到位。1983年东海县劳改农场一养兔户喂了26只兔子,发生该病死亡12只。1986年以后,养兔户相对稳定,由于接受了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饲养管理和防病技术得到了提高,该病发生率逐年减低。预防用药和治疗该病通常采用复方敌菌净,预防量用药是治疗量的1/2,效果较好。

3.2 兔瘟

由兔瘟病毒引起的兔瘟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养兔业的发展。80年代东海县开始发现该病,1984年底该县的石埠乡、桃林镇、山左口乡、李埝乡有3695只家兔发病,死亡率100%。导致许多养殖户的家兔全部死光,损失相当严重。1985年开始全县积极推广用兔瘟疫苗免疫预防该病,凡发生过兔瘟病的养殖户都了解兔瘟病的严重危害,积极要求免疫注射,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2]。

猜你喜欢
东海县山芋黑斑病
山芋飘香的春天
山芋飘香思绪浓
挖山芋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平安如意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山芋岁月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地理葡萄”带火农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