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8-02-15 19:35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禽病养禽饲养者

吴 斌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长治 046500)

1 禽病特点

1.1 种类繁多

随着家禽饲养业的不断壮大,商品贸易的增加,家禽饲养量逐渐增大。但是由于饲养环境和水平的参差不齐,或者是饲养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饲养场提供的防疫卫生技术落后,这样会造成疾病种类的繁多,从而使饲养者的防治工作难度随之增加。根据相关的报道和资料统计,对养禽业有危害和威胁的疾病至少有30余种,生产中主要涉及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等,其中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情况最多,大约占疾病总数的比例超过65%,导致家禽饲养承受的损失程度最严重。目前,生产中发现家禽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禽类疾病种类的增加,发病禽的种类随之增加,导致从事禽病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的任务加重,工作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所以,饲养场必须强化禽病的防治技术,以满足养禽业不断壮大发展的需求。

1.2 饲养管理水平低

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家禽饲养行列,但是饲养水平的不同,饲养场隔离的措施不严格,养殖条件相对的简陋,或者家禽的饲养密度过大,不能提供彻底的环境消毒处理等,这些都会导致家禽发生疾病。如果在实际临床生产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禽,会导致病原大范围的扩散,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严重的情况就是有些不法商人追求暴利,会以低价收购买卖病死禽的肉,从而加剧了饲养环境的污染程度,而且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 防治对策

2.1 加大执法力度,疾病预防为主

饲养场应该根据自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而建立健全禽病的防疫体系。目前,我国家禽饲养业发生疫病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力度不够而造成。所以,应该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家禽防疫工作的重要依据,促进家禽疾病防疫工作迈向法制化。兽医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应该认真贯彻疾病以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实施家禽疫病全面的控制体系,对于家禽饲养生产中比较重大疫病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在引进种蛋、种禽的时候应该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家禽饲养场展开严格的消毒,并且执行合理的卫生管理制度,相关配套的防疫、控制和消灭疫病的工作也都应该按照现有的法规规定执行。此外,相关兽医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关宣传力度,促使广大群众的执法意识不断增强。而针对目前兽药市场存在的混乱情况严格惩罚违法者,避免家禽饲养者在生产中使用假冒伪劣的兽药产品和疫苗而造成免疫失败,最终造成禽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加大推广新技术的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家禽饲养生产中要做好禽病的防治工作,就离不开建立健全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需要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饲养生产中,要逐步提高养禽业及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定时、定期的开展知识讲座、培训班、经验交流等方式加以宣传,逐步的推广禽病诊断和防治的新成果,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知识,并且将家禽饲养的基本常识加以普及和提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也是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兽医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饲养方法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并且推广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家禽的实际饲养的过程中,要坚持合理的使用药物原则,控制并且要消除使用药品和添加剂造成残留的危害,主要目的是降低家禽发生疾病的概率,从而最终可以相对增加禽场的饲养经济效益。

2.3 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物安全措施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饲养环境污染更加的严重。目前,我国家禽饲养大多呈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但是仍然还是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存在,如果缺少对于环境的治理投入,就会导致一些疫病长时间的存在于禽群中,而且还会有新类型疾病不断的出现。但是目前基层农村的养殖户饲养家禽的条件相对更加差,不具备足够的防病技术水平,加之消毒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饲养环境的污染逐渐恶化。所以,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禽舍严格清洗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家禽疾病的传播;严格遵守防疫制度,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进出养殖场;对发病和病死家禽,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猜你喜欢
禽病养禽饲养者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虚拟仿真技术在养禽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及管理方式研究
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试析林下养鸡场禽病流行趋势及防治策略
禽病综合预防措施
给狗狗穿衣须注意
给狗狗穿衣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