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规模养猪场防疫体系的建设

2018-02-15 19:35王卫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场养猪场猪群

王卫华

(山西省浮山县畜牧中心,山西 临汾 042600 )

1 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猪场选址。猪场应在所在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可养区范围内选址,应符合无公害生猪养殖新建猪场场址选择要求,即应距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等1000 m 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 m 以上,与其他畜牧场要有生物学安全距离[1]。要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配套齐全、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于猪群的保温、通风和污水排放,并能绝对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利于清洁和猪舍内部的干燥。不宜在山坳和谷地选址,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

猪场布局。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也可以采用两地点饲养。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分三个区域饲养,分别是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以及育肥区,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育肥区要建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两地点饲养是指种猪繁育一个地点,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远的猪舍。原则上产房、保育和育肥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要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

2 管理制度

人员的制度化管理。许多中小规模化养猪场是从个体分散型转型成功而来,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培训,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养殖场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程度将直接影响养殖场效益,因此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做好各项生产记录,及时对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学习先进猪场的经验,及时修改操作规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本场的技术管理水平。猪场还应制定合理的生产责任制,包括岗位责任制和产量责任制,生产责任制是提高生产水平和调动饲养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生产的合理化管理。新购入的种猪要单独隔离饲养1个月,经过检疫确认健康无疫病后,并全身喷洒消毒才能进入猪群集体饲养。当猪场出现传染病时,应及时将病猪转移至隔离区单独饲养。饲料要用新鲜优质,坚决杜绝给生猪喂食已经腐烂发霉的变质饲料。根据各类生猪的生长和生产需要配制全价配合饲料。定时清扫猪圈,确保生猪日常生活环境清洁、干燥。在夏冬季节做好猪圈的防暑降温和抗寒保暖工作。科学饲养管理从各方面提升了猪的抗病能力,挖掘规模化猪群养殖生产的巨大潜力。 育肥猪要适时出栏,一般5~6月龄,体重达到110~120 kg出栏比较合适,时间过长会影响饲料报酬比例[2]。

3 疫病防控

3.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各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本场的疫病史和目前仍有威胁的主要传染病,以及疫苗的性质和工艺流程、应激时间、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本场使用的疫苗种类、接种方法和免疫程度,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由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常会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其传染规律,因此对于已制定的免疫接种计划,也需结合猪场免疫监测结果、发病严重程度及当地疾病流行特点的变化,及时修改免疫程序。

3.2 规范抗体监测

针对本场往年发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周边常发疫病作为重点监测病种,进行重点抗体监测。抗体监测在抽样上要保证所抽个体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要注意公猪应全部抽样,做到全覆盖。繁殖母猪群应按照空怀、妊娠、哺乳的阶段性分别抽取,尤其应加大妊娠母猪的抽样数量,为掌握妊娠期母猪体内的抗体含量,提供合理的依据[3]。

3.3 定期消毒,防治污染

消毒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猪场要重视消毒,也要科学消毒。定期进行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定期更换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但不可混合使用。在重点防疫期间,可适当增加带猪消毒的次数和药液用量。

养猪场的粪便、污水的排放也给疫病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中小规模养猪场普遍存在粪污治理设施陈旧,病死动物无害化利用率低,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低的问题。随着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的加强,养殖场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建设固液分离、粪便堆沤、污水厌氧消化、病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达到无废物无污染的生猪生产,以保障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本场养猪场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得分王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积分榜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对大蜂螨传播途径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