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15 03:52朱少聪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体系

朱少聪

(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60)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检测能够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也能够对工程施工管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建筑工程检测也会对建筑工程成本以及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的单位大多为建筑企业自身和某些相关单位,缺乏市场化与国际化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所以要大力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的建设,相关检测企业要对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熟练掌握,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中内部审核存在问题

①内审策划不当。许多单位只满足于一年开展一次集中的全面内审,内审日程安排过于紧凑,安排内容较多,重点不突出,审核时间不充分,很难深入发现问题。②审核不到位。检查表中的审核内容没结合实际情况,千篇一律。③发现问题后整改力度不够。不符合项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纠正上,没认真查找原因。

2.2 检测人员规范化操作意识不强

检测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检测数据应该是由相关检测人员根据试验操作规程,按照相关检测标准规范得出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意识,用经验数据来出报告,原始记录后补等现象,最终会因为出虚假报告导致重大过失。归根结底是因为检测人员对规范化操作意识不强。

2.3 实验室管理流于形式

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实施:①实验室内务管理方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器皿无序放置,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与合理的消防规划布局,没有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和检查;②对实验室的场地没很好的规划,没有对实验室进行受控管理;③检测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没有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培训人员,包括对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求和持证上岗要求等。

3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分析及对策

3.1 质量管理前期工作的分析及对策

3.1.1 全员参与建立

实验室的高层领导对于整个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配备等方面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所以首先就要确保实验室领导的就位,从而保障实验室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此外,就是实验室各级人员要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实验室的正常发展。

3.1.2 确立各种资源、要素以及职责分配

在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主要是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因此,实验室要根据《评审准则》中对于各个要素的要求,对形成检测报告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与保障。要想对各个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就需要选择相应的部门负责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并根据不同部门所负责的质量活动确定其所需要承担的质量职责以及岗位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此外,在进行质量活动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要求,对所涉及到的软硬件与人员配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与完善。

3.1.3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就是一个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管理目标、贯彻质量管理方针、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相关人员要对实验室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部门进行定期的全面的内部审查,并找出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要对不符合项目的报告进行提交,并要求责任部门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管理评审要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找出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合理处与内部薄弱环节,并以此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修订,确定出更合适所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2 场地的布置和设计分析及对策

在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就需要根据各检测项目的场地要求进行检测室的划分,主要分为见证取样检测场地的布置和专项检测场地的布置。

3.2.1 见证取样检测场地的布置

首先见证取样检测对试验室以及养护室的面积都有相应的规定,例如水泥物理学性能检验试验场地面积不得少于30m2,且要求恒温恒湿养护室的面积不得少于50m2;对于砂、与石等常规检验场地面积不得少于20m2;对于钢筋(包含原材料、焊接以及机械连接)的力学性能检验场地面积不得少于40m2。除了上述需要满足场地面积的要求外,还需要对试验室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尤其是对于试验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试验,例如水泥物理学性能试验,要根据相关规范,对试验室与养护室的温湿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因此,设置此类试验场地时要确保能满足试验对环境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安装与排水设计等方面。

3.2.2 专项检测场地的布置

专项检测对办公、试验室面积等进行了规定,要满足其检测业务的需求,其中主体结构的检测以及地基基础的检测通常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实验室需要在固定场所内进行办公区域以及仪器设备存放区域的设置,试验区域均要悬挂受控标志,严禁非检测人员进入。

3.3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对策分析

3.3.1 人员培训工作

首先要实行统一的检测人员培训制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知识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必须保证所有在职的检测人员100%持证上岗。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163号和相关行业的检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来配备和培训检测人员,并督促检测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以确保业务技能适应整个市场的变化需求。

实验室内部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检测人员培训制度和方案,在内部定期举行专题培训,请名师指导或由实验室内部的技术骨干进行“师徒结对”授课。具体内容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公司资质范围内涉及的检测标准规范等。实验室要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并通过能力验证、人员对比以及操作监督等方式验证培训的有效性。

3.3.2 实验室环境规范化

要规范实验室环境:①要确保实验室的环境能够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要对各个试验区间进行合理分布,避免各个试验区间发生穿插污染以及造成相互影响。②针对存在化学分析项目的试验室,要求各种器皿与试剂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例如备用试剂要有专门的存储室、有毒有害试剂要存放于安全系数较高保险柜中,并且要有专人进行看管。③试验室中的水、电以及气管道的安置要满足规程的要求,并且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法。

3.3.3 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①要确保仪器设备有相应的标识,实验室内部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应该实施标识管理,标识管理包含合格、停用以及准用三色标识。关于标识的内容,应该要包含仪器设备的编号以及检定有效期等相关内容;②实验室内每台机器设备的周围不仅要有运行记录,还应该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使用事项;③要加强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确保实验室内一切标准物质是来自有资质的组织,且在有效期之内,确保检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④要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管工作并建立台账,要定期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对于仪器的登记使用,需要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要妥善放置仪器设备,并做好仪器编号工作,主要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设备型号、启用日期以及保管使用人员等信息。

3.3.4 资料档案管理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体系文件、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的文件进行分发登记、标识以及定期跟踪,要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确保其在用标准时现行的有效版本。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管理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报告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此外,实验室还应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逐步的将所检测的过程、数据、报告、档案管理等收录与全省或市统一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与远程适时监控系统。检测机构要根据相关要求配备信息化设备与远程监控设备,并将其作为资质许可的设备条件的重要内容进行相关审查。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相关管理者要提高对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实验室监督的有效实施。随着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实验室需要持续不断改进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得检测实验室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检测实验室市场竞争力。

[1]王永波.关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研究[J].科研,2016,9(10):254.

[2]鲁飞.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6,9(8x):18~19.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