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作工程修缮技术分析

2018-02-16 10:30
江西建材 2018年3期
关键词:木作木构木质

1 有关古建筑木作工程的概述

1.1 木作工程体现了传统文化情结

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缮,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情结。与木材、泥浆一样,木材可以就地取材是一种纯天然的建筑材料,能够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木材与泥浆、石块结合在一起可以让看似冰冷的材料变得有生息。木材能够让人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对于木材的雕琢可以让人们闻到树木的芬芳,让人们能够有牢固性。木构建筑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传承文化。

1.2 木作工程受到了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木结构建筑,在构建时多是受到了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木架建筑见证了不同朝代的历史变迁,比如说上至皇帝住的宫殿、坛庙、陵墓、大臣住的府第、官署,下至老百姓的民居、祠堂、佛寺、道观等等。

中国古建筑很多都是采用了木质材料,运用了主流木结构技术体系,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独特的筑艺术风格。中国建筑以自己独特的优美线形成为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的美丽建筑形体,就建筑设计来说,房屋多是采用黄色、绿色、蓝色的琉璃,在屋檐处多是结合当地的气候设计深远的檐口,层层叠叠的斗拱,这都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木质结构的建筑,比如说应县木塔就是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全木结构建筑塔,在建筑结构方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加了梁柱能够保证塔的整体刚性。在经历了地震之后仍然能够屹立不倒,故宫中的太和殿是我国现存体形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在造型方面体现了宏伟的气势,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成就。

木作工程不仅在文物方面有所体现,在住宅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说西南地区有“吊脚楼”,是纯天然的木质结构,在制作方面考虑到了西南地区多阴雨天的实际情况,让木材远离地面,这样可以保证木质材料不受到腐蚀,便于通风、除湿。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多余的力量,能够保证建筑长时间的使用。

2 中国古建筑木作工程的特征

2.1 取材便捷,适应性强

古建筑很多都是木质的,原因是取材方便。木材易于采取和加工,古人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工方式就让其变得光滑、平整。在进行搭建前,可以到附近的山中选择合适的树木进行砍伐,然后把其开料进行打磨,做榫卯等工序。在建设的过程中多是使用斧、斤、锯、凿、钻、刨等工具技术对这些木料进行加工,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的木结构建筑建造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木质材料的适应性强,由于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等。墙体本身并不能够承受重量,多是靠墙四周的柱子来进行支持。利用木质材料能够很好地将房屋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大大提高了人们使用房屋的便利性。

2.2 施工速度快,抗震性强

木质材料充足,人们可以在进行晾晒之后对其进行加工。早在我国唐宋时就出现了建筑模数制,能够很好的对这些木件进行定型。除了能够对家中的住房进行改造,还可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能够把家具进行拼接组合。加工速度比较快。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各部分之间都具有柔韧性,能够让其位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

2.3 便于修缮与搬迁

中国古建筑木作工程在结构形式方面多是以抬梁、穿斗、井干为主,结构的特点是木框架结构,分为基座、墙身和屋顶。在装饰方面多是斗拱分工明确、利用木雕再加上砖瓦和石材进行装饰。中国木构节点以榫卯为联系,在房屋建筑中没有钉子、拴等强制破坏力式构件,具有很好的可拆卸优点,能够在维修的过程中随意的拆卸,把一些不好的建筑材料进行替换,或者是在搬迁时可以把木板门进行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

3 古建筑木作工程修缮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注重实地考察,做好记录工作

在对古建筑木作工程进行修缮前,要先到实地进行考察,做好记录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充分了解建筑的特点,结合建筑的特色来制定合理的修缮计划。古建筑在材质方面和现代建筑不一样,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收集出准确的数据,可以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模型构建,分析某个部位需进行修缮,在修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修缮部位与整体呈现和谐统一。

3.2 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修缮

由于古建筑多是以木质为主,在进行修缮时要充分考虑到木材的质量。木构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和隔热的物理性能较差,在进行修缮时要注意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于一些腐蚀较重的材料可以采用相同材质替换的原则,对于腐蚀较轻的材料可以采用熏蒸的方式保证其完整性。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同时,可以采用一些石料结合的方式,让木作工程更为的坚固。

3.3 针对不同的框架结构,进行修缮工作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框架结构的划分中,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木构架能够充分体现木头力学性能,每个部件的规格、形状和位置都是根据不同的建筑来进行设计的。在对于房屋建设时柱梁框架是我国木构古建的基本结构形式,多是采用梁柱式结构。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按照古建筑的框架结构选择合适的修补方式,对于一些木头圆柱和木梁来说,古代建筑的材质与现代建筑的材质不一样,现代建筑多是钢筋水泥,古代建筑就是简单的木头,在修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木头圆柱,结合柱子的材质选择松、楠等乔木进行修缮。

梁架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在修缮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横梁道德位置,不要破坏横梁,这样才能够降低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木梁柱能够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通过椽、梁传到木头圆柱而最后到达地面。由于木柱梁承受了屋顶的全部重量,在修缮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墙壁的问题,对于一些墙皮脱落的建筑来说,可以对其进行涂抹保证建筑整体的一致性。古建筑的门窗都是木制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门窗,有的建筑门窗是可以拆卸的便于人们的修缮工作。在对建筑进行修缮时不仅要考虑到质量问题,还要考虑到它的审美价值。木作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一种自认力学的美。在修缮的过程中要注重保留本真,让其能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3.4 结合模数制,对古建筑进行修复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最终学会通过材份制来进行平立面设计。当前我国运用模数制来建房,便于人们对房屋进行修复。在对古建筑木作工程进行修缮时,可以采用模数制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中国古代建设的工匠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工程的指挥者、设计者,又是施工者。现代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古代工匠留下的经验,进行修缮工作。在修缮时要注意结合图纸对其进行修缮,在修缮时要结合建筑的比例,统一修缮与建筑本身的风格统一于协调。

4 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保护。在对古建筑木作工程进行修缮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性质,结合古建筑本身的面貌来进行还原,让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原有建筑的风貌。在修缮过程中,要做好一系列的记录工作,保证古建筑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体现建筑的价值。

[1]王水超.园林工程的古建筑木作工程修缮技术简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112.

[2]王在鹤.简析园林工程的古建筑木作工程修缮技术[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245.

猜你喜欢
木作木构木质
木作艺术对于现代茶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熟香新酿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木构的味道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开播
木质风景画
园林工程古建筑木作工程如何修缮分析
英国退欧或将长期影响欧盟木质家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