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2018-02-16 20:54朱雪龙唐红灵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规模化断奶猪场

朱雪龙,唐红灵

(1.重庆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新生街道站,重庆 404300;2.重庆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忠洲街道站,重庆40430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营养的搭配,对猪肉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给养猪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各种挑战,各类饲料的价格上涨,养猪户的养猪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为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规模化的养猪场。规模化指事物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标准,猪场实现规模化指猪场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养殖。保育猪简称断奶仔猪,其具有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需要精心喂养。保育猪是成猪生长的必然阶段,保育猪饲养良好,才能保障仔猪的成活率,提高幼猪的生长性能,促进幼猪的生长发育。猪场保育养殖工作是规模化养猪业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猪的生长状况,更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发展。在保育猪养殖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是科学的喂养、疾病的防治、技术的管理等方面。

1 保育猪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保育猪是整个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生长的最薄弱环节,需要养殖中加强管理,为保育猪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1 仔猪断奶初期

仔猪断奶初期是仔猪的发育阶段,生长速度不断的加快,在发育中的营养很重要,要保证仔猪饲料营养丰富,在饲养前先对饲料进行严格把关,拒绝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在选择饲料时也要依据仔猪的体质及体内的营养需求进行选择,尽量把饲料、粗粮、鲜草结合喂养,使仔猪获得更丰富的营养。初期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抗体在14日龄时达到最低,而此时仔猪的自身免疫还未健全,猪的抗病能力非常弱,因此要为仔猪注射高发疾病的预防疫苗。

1.2 仔猪断奶

仔猪断奶是仔猪成长的重要部分,仔猪断奶大部分采取“赶母留仔”的方式,将母猪置于其他地方进行饲养,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 kg以上时,与母猪等其他猪完全隔离,将仔猪留在原来的猪舍,以提高仔猪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疾病,防止仔猪出现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僵猪,甚至死亡等应激综合症。

1.3 养殖环境

仔猪在从产区过渡到保育区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要做好对保育区环境的科学管理,为仔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更好的生长发育。依据“三个不变”原则,即圈舍不变、饲料不变、饲养人员不变,适时转栏,合理分群。相近日龄、体重的仔猪合栏,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每窝体重偏小、体质偏弱的进行合群饲养。保持适当温度,断乳仔猪30~60日龄时20~22 ℃为宜,经常观察仔猪活动、采食情况、粪便状况,及时打扫,确保圈舍空气清新,保持环境整洁。

2 保育猪养殖关键技术

2.1 保育猪饲料管理

2.1.1 选择优质饲料

选择优质的饲料对保育猪进行喂养,严格把控饲料质量。饲料是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基础,具有优质的饲料,保育猪才会更好、更快的生长发育,肉质也会更鲜嫩,若保育猪食用了变质、发霉的饲料,不仅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更会使保育猪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在喂养保育猪前要严格地审查饲料的质量,保证质量后再喂养,保证保育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质量[1]。

2.1.2 饲料营养搭配均衡

加强保育猪的营养管理,保证营养搭配均衡。质量是第一位,其次是饲料的营养搭配均衡,如果饲料的质量是保育猪生长的前提,营养搭配均衡的饲料则是优质保育猪的基础。保证保育猪的饲料营养充足,才能使保育猪生长发育的更好、更快,产出率更高,养殖效益也会提高;若饲料中营养搭配不均匀,保育猪的生长就会缓慢,肉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养殖效益也会随之减少。喂养饲料时要依据不同保育猪的增长情况,进行不同的喂养搭配,饲料、粗粮、鲜草要搭配均匀。

2.2 保育猪喂养管理

2.2.1 严格监控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喂养

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喂养非常重要,断奶后5~6 d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投喂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若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达到200 g以上,仔猪就会有理想的增重,保育猪的经济效益也会增加[2]。

2.2.2 改善保育猪的养殖环境

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育猪才可以健康的生长发育。夏天对于保育猪最重要的是通风,防止天气炎热造成的保育猪中暑,控制好保育猪养殖区的密度,密度大时要注意通风、换气工作,还要定时进行洒水降温、遮阳。冬天要注意保育猪养殖区的保温,要把养殖区的温度控制在26~28 ℃,这是保育猪健康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断奶后1~2周,适宜温度为26~28 ℃;3~4周,适宜温度为24~26 ℃;5周后,应保持在20~22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保证保育猪的饮水及时、干净。

2.3 保育猪疾病防治

2.3.1 科学预防,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力

断奶仔猪进入保育区前,要对保育区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区后,要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阻断疾病来源。每天喂养时要关注保育猪的身体健康状况,采取规范科学的防病措施,提高保育猪对于疾病的免疫力。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以及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疾病后要尽量防止扩散。科学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严格的接种程序,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季节制定不同的免疫接种方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3]。

2.3.2 利用药物促进保育猪健康成长

在保育猪断奶后7~10 d内的饮水中加入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进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日常落实好药物保健工作,提高保育猪对疾病的免疫力,科学掌握各个疾病发生的特定季节、发病规律、治疗方式以及持续时间,在饲料中配好维生素等药物,促进保育猪的健康成长。

3 结束语

规模化猪场加快畜牧业集约化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保育猪是整个成猪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养猪业一定要重视保育猪的生长,从饲料的质量、喂养的营养搭配、饮水的安全、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完善各项制度,使成猪的质量、肉质得到较大提高,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规模化断奶猪场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