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病因及治疗措施

2018-02-16 20:54韦吕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猪舍

韦吕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畜牧兽医站,文山 663322)

0 引言

在生猪群各个年龄段都易感染猪蓝耳病,各种不同的感染源导致猪蓝耳病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而仔猪与母猪有极高的患病率。另外,育肥猪感染猪蓝耳病的几率较低,发病速度与症状也比较缓慢,猪蓝耳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不同,因此,养殖人员应提高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1 发病症状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易出现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情况。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40 ℃以上、腹泻,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以上,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1]。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解剖症状: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可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的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 发病原因

2.1 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猪蓝耳病实际诊治期间发现,各种应激条件都会不断激发猪蓝耳病的发病率,如猪舍温度较高、通风性较弱、空气湿度高、卫生环境差等,另外,猪舍内存在大量蚊虫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蓝耳病的发病几率。饲养人员在外地购买仔猪与引种猪时没有科学地检疫与隔离,缺少完善的消毒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也会使猪蓝耳病爆发率快速提升。同时,生猪饲养期间饲料营养相对较低,各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失、人员流动、疾病检疫没有依照科学的规章制度、计量控制缺乏合理性、养殖人员制定的免疫程序缺少科学性、没有以检测抗体数据为基础制定免疫机制等原因都会导致猪蓝耳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2.2 病毒感染原因

科学调查发现,猪蓝耳病病毒种类极为复杂,而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毒为我国的HB-lsh变异株。其变异种自身结构蛋白通常可分为6种,而在各个时期引导产生的抗体也有明显的不同。从病毒角度分析,缺少相应的血凝活性,使其在猪原代肺泡的巨噬细胞与代传细胞上进行大量繁殖,进而使细胞出现病变,导致猪蓝耳病爆发。

2.3 继发性感染因素

通过对猪蓝耳病大量病例诊断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猪蓝耳病病毒的同时,利用病原微生物培养繁殖后还可检测出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以及猪细小病毒等。研究发现,猪蓝耳病存在极为明显的混合感染性,猪蓝耳病病毒导致猪蓝耳病的同时,还会导致猪自身免疫机能失调[2]。如在生猪日常养殖期间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卫生工作、疾病疫苗的使用缺乏科学性、疾病疫苗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在相同饲养环境下具有其他病症等都会导致共同感染情况的发生。

3 预防措施

3.1 患病猪初期预防方法

在生猪养殖期间,对感染猪蓝耳病的病猪需要防止其在猪群中走动,并通过科学的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还需要停止生猪的贩卖与购买等工作,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创建良好的条件与基础,使猪群健康成长具有完善科学的保护机制。另外,也应重视猪群的饲养卫生环境,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猪蓝耳病出现再次爆发的情况。

3.2 引种猪检测措施

对于生猪群,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真正实现“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目标,确保猪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生猪引种前,需要全面地掌握引种猪场的各种疾病史,明确是否存在复发情况,了解复发次数和几率。对于将要进行引种的猪应实施科学的血清学检测,并在其检测结果正常时引入,若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则不得引进[3]。引种工作结束时需要在养殖区域创建完善的隔离区,合理开展检测工作,若在引进猪隔离相应时间内没有出现各种病症,则可将其放回生猪群中养殖。同时还应实现繁殖与饲养的规模化,从仔猪出生至看护,提高饲养环境卫生质量,根据实际需求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并合理控制猪舍温度,定期进行通风处理,并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维生素以及各种生猪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

4 防治措施

4.1 药物治疗方法

(1)安乃近10 mL+地塞米松5 mL +头孢噻呋钠0.2 g注射,每50 kg体重用量;也可用清开灵10 mL +头孢噻呋钠0.2 g注射,每50 kg体重用量,2次/d。

(2)清瘟败毒散100 g+阿司匹林1 g+阿莫西林2 g混合500 mL水喂服,2次/d。

(3)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 d后再接种1次。

(4)0.2%的过氧乙酸对猪群进行带猪消毒。

4.2 科学管理

为治疗猪蓝耳病,需要养殖人员科学地落实养殖管理工作,主要分为3个方面:第一,对猪舍定期进行全面清理与消毒。饲养人员应结合猪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清理措施,并在科学时间范围内落实完善消毒与清理工作。对于猪舍消毒池也应不断进行清理与更换,通常每周消毒2次,若猪蓝耳病爆发几率较高,则应每天消毒1次。第二,完善外来人员与仔猪管理工作。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猪舍,而饲养人员的出入也需要进行全面消毒,防止各种携带菌的进入。对于外来仔猪也应科学地进行隔离与检测,确保其没有问题时再放入猪群中进行饲养。第三,优化饲料管理质量。饲养人员在确保饲料卫生的同时,也应注重饲料的营养性,使生猪自身的免疫力不断提升,进而降低猪蓝耳病的爆发几率。

4.3 疫苗接种

进行疫苗接种可有效减低疾病的发病率,猪蓝耳病疫苗可分为2类;活苗与灭活疫苗。其中公猪应主要接种灭活疫苗,在公猪进行配种前14 d时进行科学的接种处理,注射量应控制在2 mL左右,并使用皮下注射方法;在配种前35 d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疫苗用量为2 mL,可使用皮下注射与肌肉注射2种方法。在注射28 d后再次进行接种免疫,每隔6个月都需要进行1次免疫接种处理[4]。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进而使生猪养殖行业快速发展,也使猪蓝耳病的治疗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实际治疗期间,饲养人员需要结合饲养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猪蓝耳病的防治,促进生猪养殖各行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猪舍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