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流行与综合防治

2018-02-16 03:44覃丽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种蛋红霉素形体

覃丽宇

(柳州市柳城县寨隆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柳州 柳城 545218)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影响当今肉鸡养殖产业的重要疾病,该类疾病传播流行速度迅速,一旦发病常会造成重大损失。对该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适的方案以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损失。

1 病原学

早期病原体主要是“鸡败血性霉形体”,随后普遍继发或并发感染形成“霉形体+x”混感型症候群,临床上可能检出“肺炎支原体、肺炎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实践中,多种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作为原发病,也经常会继发感染霉形体。鸡败血性霉形体只包含1个血清型,但各分离株之间的致病性和抗原性存在差异。作为医学参考价值,该病原体的生化特点主要有: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菌体裸露条件下,持续的干燥、高温、光照(含紫外线)、消毒等可将其大量灭活;其对一些传统抗菌素(青霉素、土霉素)产生了明显抗药性,临床上对新型广谱抗菌素较为敏感(头孢菌素、氟苯尼考、某些复方络合物等);适存于低温环境(负温度值以下),当寄居于潮湿的有机物载体中时,存活时间相应延长。因此,对于本病的致病原分析鉴定要以科学的实验室数据为准,准确鉴定病原体对于确定高效对症控制处方有积极意义。

2 发病特点

现代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本病呈常年发病,但以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较为高发,早期多以病毒性原发病为主(病毒性感冒),夏季气温较高、雨季空气湿度较大时,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病毒”与“细菌”常呈多元化混合感染的现状,不同原发病(病原体)之间互相影响、互为诱导因素。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康复鸡,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饮食源、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体)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环境恶化是主要致病,比如保洁及消毒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病原微生物超标,有害气体超标等,以及饲养管理不善,饮食供应不均衡或喂量不足等,就会导致动物的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进而诱发相关疾病;本病在群内多呈水平传染、接触传染,有时是经种蛋垂直传染,现代规模化、高密度饲养模式无限增大了本病感染发病风险;发病期间若无有效对症控制,随继发或并发感染加重,病死率相应增大。

3 预防策略

3.1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无病健康鸡群是有效预防慢性呼吸道病重要的措施,如无条件建立无病鸡群则应强化对鸡群的管理,并不断的完善养鸡饲养与管理条件,严格卫生防疫。强化鸡群的精细化管理,做好鸡舍的通风与换气工作,供给健康干净的饮水,并定期打扫卫生与卫生消毒。

3.2 种蛋处理

种蛋是传染该类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种蛋入孵前应进行消毒。种蛋温度到37~38℃,将其放在5℃的红霉素或者泰乐菌素,浸泡约15min。

3.3 疫苗接种

免疫接种是当前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众多。在选择疫苗时应选择大企业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疫苗产品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时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按照疫苗免疫要求进行接种。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当地免疫最佳时间进行。

3.4 药物预防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可通过高敏药物有效预防该病疾病的发生,如新引入的雏鸡可统一给予敏感药物,在日常鸡群饲养管理中也可通过使用预防性投喂50mg/kg的环丙沙星,或50mg/kg的强力霉素饮水,或100mg/kg的红霉素饮水,连用 5~7d。

4 治疗措施

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性的检查鸡群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发现有少量鸡只患病尚未流行传播应立即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首先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药物上可选择链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当发生疾病后如在管理上和发病原因上不能精确的把控,不能很好的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应进行集体大群投药。可按照一定量剂选择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不良应激对该病的影响,一旦有应激出现应及时给予药物和维生素等,以改善鸡体抵抗力。在对该病的治疗时应适当的应用药物的联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草药在治疗该类疾病效益良好,应加以重视。对病死的鸡只应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疾病传播。

猜你喜欢
种蛋红霉素形体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种蛋运输车尾板与车内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