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2-18 01:28古亚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古亚萍

摘要: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教师一定要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教师一定要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媒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16

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动脑,大胆思考,大胆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要真心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 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師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日常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高,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低,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进入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2. 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日常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

3. 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还应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型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教师就没有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问题是教学课堂的引领,数学课堂也因为有了提问而充满活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向,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平等交谈、平等讨论、平等探索、合作学习。提问要看对象,要坚持面向全体,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一定要斟酌好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提问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要避免无效问题的提出。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第一步的调查工作,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有了初步结论,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拨,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在进行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失偏颇,即便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如: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三、让学生“想学”,就要用风趣的教学语言

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还存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久了,学习兴趣就逐渐消失了。数学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并不神秘,并非天外来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任何学科都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修养。语言要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笔者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只有学好了数学,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种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时,将题目给了学生后,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萌生新思想。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改革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而是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肯定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得到扩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山西省侯马市第二中学校 043000)

猜你喜欢
构建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