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探讨

2018-02-18 01:28马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物理教学

马波

摘要:对于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教学,应更多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规范求解物理计算题以及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矢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26

新高考已在全国全面启动,从试点省份的情况来看,选考物理的学生最少,这虽然有制度层面制定不科学的因素,但也与高中物理难学有很大关系。为什么难学呢?笔者认为这与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是否有效衔接有关。

学生在初中学了两年物理,初中物理课本重现象,且探讨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较简单,多数为学生所熟悉的物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认知特点为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生产或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中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运用明显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笔者在高中教了十几年的物理,也送走了几届高三毕业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印象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有困难,有些在初中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差异较大,导致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到初高中教学的不同之处,做到衔接得当,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学业水平考试中顺利过关,也会有更多的学生有信心选考物理。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总结出一些有用的、便于操作的经验。

一、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教学

学生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没有学习过物理矢量,而进入高中后,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就会遇到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三个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如何表示,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学生好理解,但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呢?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只有两个相反的方向,而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但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呢?因此,应该让学生知道加速度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对于矢量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不要过早提及,要在力的合成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加深理解,多做练习,才能水到渠成。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所学公式中含有矢量,对于它们的计算,要规定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量为负,这个要向学生讲清楚。其实这就是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即如果两分矢量方向相同则合矢量大小为两分矢量之代数和,两分矢量方向相反则合矢量大小为两分矢量大小之差。

二、在高中物理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1. 用物理图像能形象地描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对于它们的学习要结合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明白物理图像的意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位移、速度是矢量,矢量是有方向的,在数轴上表示方向的话,只能用正、负。说明它们描述的运动只能是直线运动。

2.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将力朝两个垂直方向分解来求分力,这就要用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这些数学知识在初中学过,但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或后进生就会有困难。因此,在讲力的分解时,最好先让学生复习初中数学知识,正弦值是对边长比斜边长,余弦值是邻边长比斜边长,正切值是对边长比邻边长,只有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再结合平行四边形法则,才能达到准确求解。

三、规范求解物理计算题

高一学生在学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就有几个物理公式的运用,也是第一次接触到物理矢量表达式。在学生初学时,进行解题步骤训练尤为重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找到要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先进行公式字母运算,将要求量用已知量表示,最后再代入数据求解。解题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的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就能应付考试,从而养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如果学生仍采用初中的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会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有学生说:“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每次上物理課,都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我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因此,使用导学案有好处。笔者使用的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和练习案。在上新课前,提前让学生完成预习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就不会打无准备之战,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了。

总之,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习,是学生能否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 410000)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物理教学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