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2018-02-18 14:41
新闻爱好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评析意境诗词

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是中国传统诗词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古代诗学研究理论体系中,意境理论的分析已经逐渐形成了极具中国美学特色的研究方式。从意境分析理论来说,它主要是通过诗歌作品中的虚实意象的分析来构建诗歌意境中的独特情境和情感,从而形成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意蕴隽永的独特艺术美感。苏樱和毛晓雯共同编撰的《唐诗的唯美主义》(2012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选取了唐诗中极富有意境美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地解讀和欣赏,包括李商隐、李贺、王绩、王勃、张若虚、张九龄、王维等唐朝诗人的优秀诗歌作品,让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诗歌中让我们灵魂和心灵都能够收获美的感受的美好意境。《唐诗的唯美主义》的作者之一是苏樱,她是近年来诗词点评领域较为突出的代表作者之一,她关于纳兰词的评点收获了众多好评,从评点特点来看,她对传统诗词的解读是通过还原诗歌意境、情感和故事来进行的,而从整体措辞来看,全书华丽优美,与诗歌形成了密切的美感关联,虽然是诗词评述文,但却和诗歌同承一脉,给予读者无尽的意境想象和语言审美愉悦。

一、唐代诗歌的意境理论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境”最早就是在唐朝诗学理论中出现的,它抛去了传统的诗歌人物和故事描述方式,而是以意境的塑造来分析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碎片和意境片段。唐代诗歌中的意境有着显著的虚实相生特点,它既有感于现实的意象,也有着诗人独特的、主观的艺术想象,因此在意境的塑造中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诗歌风格和魅力。

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理论雏形一步步走向深化和成熟,深刻地影响了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使得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探索到了更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性的诗歌意境审美特点。从总体上来说,唐代诗歌的意境美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体现,现代人对唐代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也应当从意境理论出发,真正地去理解和体悟唐代诗歌中的意境构造和意境美感,如此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唐代诗歌意境美的欣赏和评析

在唐代诗歌意境的欣赏和评析中,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到了参与感,也就是说,欣赏唐代诗歌的意境美,读者需要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脉络来还原唐代诗歌中的意境,并将自己置身于这个虚实相生的情境中,切身去体验诗人的情感、情绪和情志,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诗歌中的真实表达,获得诗歌意境审美的艺术陶冶。除此之外,唐代诗歌意境美的欣赏和评析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重视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历史性。意境的审美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和艺术风格的演变,人们的意境审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唐代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它的意象选取有着显著的历史性特征,对现代人来说,很多意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古典含义,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解读,自然就构建不了诗歌中的原有意境,这样的解读显然是失败的。因此,在唐代诗歌意境美的欣赏和评析中,我们要注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历史性含义,找到意象和意境的历史内涵,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来思考和整合诗歌的情境,让诗歌的意境能够真实准确地再现。

其二,还原诗歌中意境审美的独特文化魅力。唐代诗歌的意境美不仅是诗人主观情志的解读和共鸣,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们去还原唐代诗歌意境美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评析。因此,在唐代诗歌意境美的欣赏和评析中,我们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和学习,抛开中国传统文化来欣赏唐代诗歌意境是艰难的,只有真正深入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唐代诗人的审美文化取向,我们才能更好地在诗歌意境中品味出诗人的艺术表达。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唐代诗歌在意象选取和意境构造上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或慷慨激昂,或低沉隽永,在意境上有着大小之分,但最核心的意境审美追求却是一脉相承的,都希望在诗歌创作中构建属于诗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和情绪变化的独特意境,从而将读者带到一个独特的诗歌意境审美空间,让读者在诗歌意境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和情感的共鸣。

(茹军/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授;于爱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评析意境诗词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