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释放弹性能的窄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2018-02-19 01:27郭晓东崔文龙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煤柱宽度岩体

郭晓东,崔文龙

(山西朔州平鲁区兰花永胜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68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在深部煤层开采中,留设厚煤柱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煤柱内部应力集中,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因此,采用了沿空掘巷留设窄煤柱技术。在沿空掘巷技术中,留设合理的窄煤柱尺寸是技术的关键,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煤柱应力场、位移场以及数值模拟塑性破坏等,缺乏对煤柱可释放弹性能的研究,而能量释放过程是造成巷道围岩及煤柱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1-2].

1 工作面概况

山西某矿1327工作面埋深525.5 m,煤层平均倾角0°~3°,近水平煤层,煤均厚2.6 m,巷道直接顶为2.2 m的炭质泥岩,基本顶为5.6 m粉砂岩。在上区段工作面采掘结束顶板稳定后,下区段巷道开始布置。其中,在回风巷掘巷期间,布设25 m煤柱,但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对巷道掘进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沿空掘巷窄煤柱尺寸理论计算

2.1 窄煤柱破碎区宽度计算

由于沿空巷道沿破碎区布置,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在破碎区和塑性区交界处,应力集中系数为1,则窄煤柱破碎区宽度公式[3]:

(1)

式中:

x0—窄煤柱破碎区宽度,m;

m—工作面采高,m,取2.6;

A—侧压系数,取0.5;

γ—上覆岩层平均体积力,MN/m3,取0.27;

H—巷道埋深,m,取525.5;

φ0—煤体内摩擦角,(°),取32;

C0—煤体内聚力,MPa,取3.0;

Px—上区段工作面巷道煤帮的支护阻力,MPa,取0.4.

基于下区段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计算得,x0=3.92 m.

2.2 窄煤柱理论宽度计算

基于弹性力学和极限平衡理论,设计煤柱宽度B范围,见图1.

因此,最小煤柱宽度为:

B=X1+X2+X3

(2)

式中:

B—最小煤柱宽度,m;

X1—煤柱临采空区侧形成的破裂区宽度,即式(1)中x0,m;

X2—锚杆有效长度,m;

X3—考虑煤柱厚度较大而增加的煤柱稳定性系数,m,按(X1+X2)(10%~20%)计算。

图1 最小护巷煤柱宽度示意图

结合前述地质参数,取X2=2.0 m,代入式(2)可得:X3=0. 89~1.78 m,B=6.81~7.70 m.

3 围岩应变能理论分析

能量耗散程度决定围岩的破坏强度,在能量耗散过程中,围岩可释放弹性能逐渐增大,当增大至围岩表面所能承受最大破坏强度时,巷道围岩及煤柱发生破坏[4].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Ud=U-Ue

(3)

式中:

Ud—单位体积煤岩体耗散能,kJ;

U—外力功所产生的总输入能量,kJ;

Ue—单位体积煤岩体可释放弹性应变能,kJ.

为进一步研究岩体耗散能变化情况,基于广义胡克定律,在非线性加载过程中,岩体线性卸载过程中的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则有:

2μ(σ1σ2+σ2σ3+σ3σ1)]

(4)

式中:

σ1,σ2,σ3—3个主应力,MPa;

E0—煤岩体的初始弹性模量;

μ—煤岩体的初始泊松比。

本文主要基于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因此多个单元体的可释放弹性能之和为:

(5)

然后基于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针对式(4)和式(5)进行编程,并导入Surfer中处理,最后获得不同煤柱方案可释放应变能的结果。

结合式(3)、(4)和(5)可知,当可释放弹性应变能越大时,围岩内部破坏越剧烈,可释放弹性应变能越小时,围岩内部稳定性也越好,因此可释放弹性能释放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煤柱的稳定性状况,相较于煤柱位移、应力等因素更具备说服力。

4 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数值模拟

模拟确定6 m,7 m,8 m,9 m四种煤柱模拟方案,建立网格模型,见图2. 模型尺寸为X200 m×Y200 m×Z155 m,模型底边边界垂直方向固定,左右边界水平方向固定,模型顶部施加垂直应力σzz=17.2 MPa,模拟模型顶部至地表岩层所施加的原岩应力,各岩层力学参数见表1.

图2 数值模型图

表1 FLAC3D模型岩层参数表

图3 不同宽度煤柱可释放应变能分布云图

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即在Y=100 m处进行数据提取,获得不同煤柱宽度可释放弹性应变Surfer云图,见图3.

由图3可知,当煤柱由6 m增加至9 m时,煤柱内部可释放应变能逐渐增大,且峰值位置基本位于煤柱偏中部,表明煤柱内部稳定性逐渐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煤柱7 m时,煤柱内可释放弹性能峰值和煤柱整体可释放弹性能平均值相较于6 m时,变化较小,其中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峰值相对于6 m煤柱增长7.5%,与此同时,8 m煤柱相对于7 m增长32.2%,9 m煤柱相对于8 m煤柱增长25.4%.由此可知,当煤柱大于7 m时,煤柱可释放弹性能增加,尤其在煤柱中部,稳定性逐渐变差,抗变形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可以认为7 m煤柱是可释放弹性能峰值的转折拐点,小于7 m时,虽然可释放弹性能较小,但是煤柱整体承载能力不足;当大于7 m时,虽然煤柱整体承载能力较好,但是可释放弹性能较大,煤柱内部稳定性下降。基于上述分析,确定合理煤柱尺寸煤柱为7 m.

5 结 论

针对山西某矿1327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基于可释放弹性能对煤柱稳定性进行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如下结论:

1) 1327工作面煤柱理论宽度范围B=6.81~7.70 m,为窄煤柱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基于可释放弹性能数值模拟,确定煤柱为7 m时,煤柱可释放弹性能较小,且煤柱稳定性较好,因此最终确定留设煤柱尺寸为7 m.

猜你喜欢
煤柱宽度岩体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单一层状岩体和软硬复合岩体单轴压缩破损特征试验研究
基于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的花山岩体与姑婆山岩体成因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