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与实践

2018-02-19 08:10侯鑫
声屏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旋律创作

侯鑫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破飞猛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于是就涌现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纪录片。文章从内容、叙事、结构、传播四个方面来谈这一类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科技类纪录片 主旋律 创作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一时间涌现了大批诠释意识形态,弘扬主流价值观念,讲政治、高投入的专题纪录片,如《创新中国》《辉煌中国》《青春中国》《智慧中国》等。

这类电视纪录片着眼于科技创新,挖掘各科技企业和研发团队填补国家空白、打破大国垄断、自主研发强国利器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当下发展的科技实力和不断积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高度的国际传播价值,不仅彰显大国实力,而且将实力背后付出艰苦卓绝和有着伟大抱负的创新者们推到台前,是对于当下新时代年轻人们不断奋斗的最好注释。

内容:科教节目与科学故事

科技类的纪录片从创作内容上来看是多种呈现方式的结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科教节目和科学故事。为不断满足社会对科技传播的客观需求,影视的呈现方式在科学技术的传播方面功不可没。不论国外以科教类纪录片专栏节目著名的国家地理频道(NGCI),世界上最大的科教纪录片制作及供应商Discovery 频道,还是在国内,科教电视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大电视媒体开设起来,如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的《探索·发现》栏目、《走近科学》。科技类纪录片吸取了西方科教纪录片的长处和中国本地科教节目发展的历史经验,将纪实和科教结合,以纪实为手段,科技为内核,科普为目的。

故事化的创作手法讲述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过程是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思路,创新需要被记录,但这种记录一定要生动。一直以来,科技类纪录片并不讨巧,因为要把那些声光电讲成有温度的暖心故事并不容易。①用科研基层骨干人员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甚至一些精彩的科学研发小故事设置悬念吸引受众,可以小见大,去呈现大时代大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科学故事的创作要保证纪录的真实、材料的真实,但选取适当的适合电视呈现的情节点、矛盾冲突,通过电视直观性的呈现,来放大,增加戏剧表现力,有助于提升整个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特征。

叙事: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

记录一个个典型生动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是所有主旋律作品承载的历史使命。②科技类纪录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宏大主题与个体叙事的统一。宏大的主题表达是它自身的政治属性所赋予的,近年来科技类纪录片多为献礼片、纪念片等主旋律影片,作用也都是用来展示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辉煌成就以及与日俱增的国际话语权,且科技类纪录片往往涉及到国家高精尖的科技行业和传统的浩大工程,拍摄和协调成本投入巨大,因此宏大的叙事主题和视角是必然选择也是内在需求。但往往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政治性过强,讲官话、套话,流于形式,宣教意味浓,因此就需要从选题到制作都避免枯燥的说教宣传,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生活,没有官气,不讲官话,切切实实地脚踏实地,最可取的做法就是利用个体叙事接近感消解宏大主题的距离感,用个体叙事的小来消弭宏大主题的大。

如《厉害了,我的国》用平民大众的美好生活来反映国家的战略政策,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也落实到实处,国和家的关系融为一体,增加人民认同感。同时,将时代的变革聚焦到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身上,以人民为导向,以小见大,进而將“家”与“国”二者有机结合,展现新时代中国人自己的故事。③影片中的具体表达就是以宏大视角展现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从个人视角入手叙述普通人催人奋进、坚持不懈的故事。

结构:时间与空间

纪录片创作在结构上往往会着眼当下,拉入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呈现。科技类纪录片由于其发展性的特质,尤其需要介入到时空的维度当中。在纵向时间维度上科技创新的研发到实施,从无到有、从衰败到兴盛,甚至是从现在到未来的全过程,它的发展具有线性,都是我们需要呈现的内容;在横向空间维度来上不同地区不同发展,不同类别发展也各不相同,这样会更加完整充分。

如《青春中国》从时间与空间的纵横交错来把脉科技创新新时代的特征,将其大立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首先,从纵向时间发展上看,《青春中国》是湖南卫视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快速发展的精品大片,它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转变,也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同时透过这些年轻人的故事,不仅可以看到当下,还能够预见中国的未来。此外,从横向空间维度上看,《青春中国》分别阐释了中国在建筑、医疗、新科技、新能源、工业设计、青年文化等八个领域我国年轻一代所取得的成就,让人看到当下中国科技创新浪潮中的方方面面,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传播:视听呈现与现代科技

镜头运动。纪录片是使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的,在镜头运动方面丰富性和专业性兼具,镜头运动带来视角上的变化,使受众能够保持吸引力,而科技类纪录片为了表现宏大的叙事主题,除了常规的推拉摇移跟变混等镜头运动,还会大量使用航拍器的航拍视角与广角镜头,航拍镜头带来宏观全面的视角能够展示恢弘的气势和场面。④如《创新中国》第三集“制造”展现了中国当下大大小小的工程的一线施工现场,小到可弯折的超薄玻璃,控制精度达3微米的机床,个性化的3D打印,大到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国产大客机的诞生,世界最高的臂架泵车。

除此之外,科技类纪录片还大量使用升格和降格镜头,变速镜头既打破了原有镜头的冗长乏味感也辅助叙事,推动影片整体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缓有急。延迟摄影技术或降格镜头可以对动作进行快放,镜头内动势元素加快,节奏紧凑轻快。

CG动画。CG核心意思为数码图形,随着时代发展,CG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CG泛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这当中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的进步和科技类纪录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来看,以CG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科技类纪录片的视觉呈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样态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选择也更加广泛,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通过卡通的形式更加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科学技术的辅助与介入同时也使得科技类纪录片创作,可以更加理性和客观,并且通过科学技术展现和表达一些以前所涉及不到的层面,使得其更加贴近真实再现本身。另一方面,影像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手段可以帮助记录和再现科学技术在发展创新的全过程,从而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某种意义上的推动价值。如在《智慧中国》第三集“智慧前行”中展示中车株机集团在世界领先的高铁技术方面就采用非常多CG动画形式。通过动画来运作超级有轨电容列车的行驶,使得这项技术的科技点和创新点更加直接地呈现到受众眼前。

海量数据。科技类纪录片中,由于其科学性特点,需要用数字这个客观的形式来佐证,因此充斥着海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图表。而电视呈现对于数字是比较弱的,因此科技类纪录片可以运用数据图表进行可视化处理,比起枯燥乏味的数值,人类对于大小、位置、浓淡、颜色、形状等能够有更好更快的认识。通过视觉、语言、音乐、数据等的特殊组合,给观众带来不可名状的心灵震撼和情感碰撞。⑤利用动画技术将数据图案化、可视化,让数据“活”起来,经过可视化之后的数据能够加深人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且数据呈现再也不是单纯的数字罗列和堆砌,而是通过消化数据,把握重点,整合数据,类比数据。如《厉害了,我的国》将集装箱货仓高度换算成楼高、港口面积换算成足球场面积等,易于观众的理解。

除上述之外,科技类纪录片因其表达内容极具创新性,往往在自身视听呈現上借助科技的力量。如《创新中国》就是世界上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纪录片,整部纪录片的讲解员是AI(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世界领先的语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合作,通过大数据收集平台收集大量已故优秀播音员李易的声音信息,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合成,使得整部纪录片出现的所有声音片段无比真实。这样的结合不仅显示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拓宽纪录片创作新形式,这本身就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注释:①牛春颖:《〈创新中国〉记录新时代,让科技触手可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3/07。

②李 洋,潘 敏,张 菁,刘 娜:《从〈辉煌中国〉看主旋律作品的创新与实践》,《电视研究》,2017(11)。

③李昂泽,胡丽娟:《试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以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8(6)。

④杨华丽:《〈辉煌中国〉主题、叙事与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5)。

⑤岳小玲:《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叙事策略探析》,《电影评》,2018(6)。

猜你喜欢
主旋律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