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ICU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8-02-20 07:43陈敏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低温重症注射液

陈敏俊

412000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以往研究显示,由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经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后病死率<32%,但由于受年龄、基础疾病、病情等因素影响,对部分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多给予保守治疗[1]。本文选取临床收治ICU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98例,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GM1)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ICU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平均(70.66±4.3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18.72±8.36)h。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平均(69.89±4.9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17.96±8.48)h。对比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年龄≥60岁;符合重症脑卒中诊断标准[2];颅内无占位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②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终末期类疾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伴有恶性肿瘤者;既往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者。

方法: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吸氧、退热、抗感染、静脉溶栓、抗凝等治疗。①对照组给予GM1注射液治疗,100 mg GM1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②观察组给予GM1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前者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并采用局部敷贴式亚低温脑保护仪,温度设定为6~8℃,使用传感器测定温度,确保病灶侧鼓膜温度降至33~35℃,维持72 h治疗,复温时应用自然复温法。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定两组神经功能。②治疗前后均采集5 mL静脉血,肝素抗凝后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两组AI、BVH、BVM、BVL、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I、BVH、BVM、BVL、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9 20.68±9.15 9.66±3.25 7.944 0.000对照组 49 19.89±10.06 13.58±5.67 3.825 0.000 t 0.407 4.199 P 0.685 0.000

讨 论

重症脑卒中多伴随主干动脉闭塞性大面积半球梗死或>30 mL颅内出血,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情危险,是重点监护对象,亦是临床治疗难题。手术减压、溶栓疗法、血肿穿刺等存在适应证及时间窗限制问题,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患者,保守综合治疗是通用疗法[3],如何选择有效药物,促进患者病情良好转归是临床普遍关注的重点。

GM1作用机制涉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生分化、膜稳定性、轴突传导、突触形成等诸多方面,并能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细胞,减轻神经损伤后脑水肿,改善脑血流灌注。既往学者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经GM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降低,但未达预期[4]。以往资料指出,重症脑卒中采用单一GM1治疗后病死率仍较高,应酌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5]。

近年来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受到相关学者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2005年美国中风联合会指出,卒中后亚低温治疗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全血黏度是血小板及白细胞流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清黏度特性的综合表现,临床上测定其水平可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诊治提供依据。AI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程度,增高后表示聚集性增强,血液流动性较弱,组织器官易发生缺血缺氧;BVH、BVM、BVL反映血液流动能力,其增高提示血流阻力增加,易发生红细胞聚集;PV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指标,其增加提示血流不畅。

综上所述,GM1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ICU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例数 AI BVH(mpa·s) BVM(mpa·s) BVL(mpa·s) PV(mpa·s)治疗前 观察组 49 3.29±0.46 4.98±1.35 6.46±0.75 11.72±2.57 1.83±0.42对照组 49 3.31±0.39 4.95±1.41 6.38±0.80 11.69±3.02 1.80±0.45 t 0.232 0.108 0.511 0.053 0.341 P 0.817 0.915 0.611 0.958 0.734治疗后 观察组 49 2.12±0.29 3.76±0.79 4.42±0.46 8.06±1.89 1.19±0.36对照组 49 2.88±0.33 4.46±0.82 5.35±0.58 9.97±2.18 1.69±0.49 t 12.110 4.303 8.794 4.634 5.75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低温重症注射液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碘帕醇注射液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的PET/PVC浮选分离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低温休眠不是梦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