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固我长城添砖加瓦

2018-02-20 14:36高锦全
慈善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拥军营军人

高锦全

在海口市慈善总会实施的各类慈善救助项目中,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较大,资金投入较多,效果和社会反响较好的就是“慈善拥军情·爱心进军营”资助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了一大批家庭有困难的士兵解决不少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渠道传递了地方党和政府及广大民众关注军队建设,关爱人民子弟兵的真情厚意和为固我长城自觉添砖加瓦的爱国情怀。为此,该项目得到中华慈善总会和海南省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得到部队领导和广大官兵的衷心欢迎和好评,得到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和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等广大企业的热情捐赠和大力支持,成为海口慈善工作的精品和名片。

一、让军人充分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军人,一个神圣又庄严的称呼,一个高尚又特殊的职业。在战争年代,他们勇往直前奔赴战场,视死如归,用生命维护民族的尊严,用身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红色丰碑。在和平年代,他们舍身忘家、不畏艰辛、无所畏惧,用汗水守护国家的安宁与祥和,用热血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安康。2008年汶川,2013年雅安,2017年九寨沟……一次次的突发灾难中,一个个流动的“橄榄绿”,俨然成为众多群众心中的生命希望,他们额头上的汗水闪闪发光,为灾难中的人们畅通了一条条的生命通道。身处海南岛的军人更是以无所畏惧,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守卫着南疆,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2014年,41年不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横扫海南,一时间海口、文昌两市断水断电,交通瘫痪,多地严重积水,近百万群众被困。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刻,驻琼部队的武警、邊防、消防等军警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台风过后顾不上休息,又以最快的速度帮助清扫道路障碍,帮助扛起倒塌的大树,协助电力、水务等部门抢修破坏了的设备设施,帮助恢复城市功能和灾后重建工作,用当代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以闪电般的速度帮助民众恢复生活、生产。2016年,“电母”台风带来的一场场强降雨引起地下水土流失,导致海口市秀英区果副小区近百米围墙和护坡塌陷,附近的5栋楼房和400多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到威胁,海口驻市部队在接到救援通知后迅速出动兵力2000多人次,在强风暴雨中,不分昼夜地加速抢险,争分夺秒转移了600多名群众,搬运了3万多个沙包填补塌方。在灾难面前,军人们总是用钢铁般的身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在平凡的日子里,军人依旧践行着自身职责,用心呵护着驻地老百姓的安宁,默默地温暖着驻地人民的心,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为海口这座爱潮涌动的城市勾勒出了一道道绚丽彩虹。

军人把驻地当故乡,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在尽心致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防风救灾、抗洪抢险、应急维稳中常以天为被,地为床,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积极地支援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各项事业,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然而在军人们默默奉献的同时,我们不少战士的家里也照样有家乡受灾、父母病重、妻儿生活困难的压力,他们也需要关爱,更需要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一个国家,军人是否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强弱的体现,也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尺。军人得到社会充分尊重和关爱了,国家的正气就会充盈,民族的精神就会兴旺。市慈善总会设立“慈善拥军情·爱心进军营”资助项目,旨在让社会和广大民众了解部队的职责,了解军人的担当,感受广大子弟兵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奉献,感受当代军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广大情怀。同时也让军人充分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感受到“故乡”和“亲人”对子弟兵们的关注与慈爱,这就是慈善总会设立该项目的初衷。

二、爱心进军营是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拥军优属的本质是“固我国防,助我长城”,“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海口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层层发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优势,为驻琼部队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解决部队官兵遇到的实际困难,全方位支持部队各项建设。每年“八一”建军节和重大节假日前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社会各界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受到广大部队官兵的欢迎。军地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同时也为驻琼部队热爱海南,支持、建设第二故乡打下了良好基础。海口市连续八次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标志着双拥的优良传统和时代风尚已深深地根植于椰城的每一寸沃土。

我们认为一个战士犹如长城中的一块砖,每一块砖筑牢了,稳固了,长城才能牢靠。拥军优属工作不仅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大政方针和机制、体制的建设,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现实问题,解决好每一个战士的具体困难,帮助家庭困难的战士排忧解难。犹如在扶贫脱贫的攻坚战中只有实施精准帮扶,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一部庞大的国防机器,只有把每一个零部件擦拭好,维护好,才能保障其高速、高效的运转。军人是国家最忠诚的守卫者,是老百姓们最信任的亲人。但是,他们也如同普通民众一样,在一个家庭里是儿子、女儿,是丈夫、妻子,也是父亲、母亲。军人在默默奉献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的不容易,面临着不少困境。有的军人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庭,有的军人家中尚有年迈患病体弱的父母或是患重病的兄弟姐妹,还有的军人家庭遭受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夜致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不能床前尽孝,不能夫妻团聚,不能教育子女,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需要社会的抚慰,更需要社会的理解、认可和尊重。

新时期的拥军优属工作的关注点在哪里?向哪里拓展和延伸?应该向最能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地方延伸和拓展,向容易影响长城稳固的地方延伸和拓展。这就是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新情况、新课题,也是慈善工作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军人的期盼,战士的期待就是拥军优属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慈善工作的方向和关注点。大石头离开小石头砌不成墙。在党和政府抓好拥军优属大政方针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同时,社会各慈善组织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把爱心送进军营,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帮助驻地军队有家庭困难的战士解决实际问题,为战士排忧解难,这实质就是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可以预期,遍布全国各地的慈善公益组织都能把爱心送进军营,扎扎实实为家庭困难的战士排忧解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将是一股多么强劲的拥军优属的力量!

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海口市慈善总会从2015年开始设立了“慈善拥军情·爱心进军营”的资助项目,旨在帮助驻市军警部队中低保、困难家庭的士兵和士官,并通过这个项目传递军人的奉献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人的付出和奉献,激发拥军优属的热情。连续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双拥办和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的支持帮助和捐赠下,前三年,每年捐赠30万元每次帮助100名困难家庭士兵,今年捐赠60万元资助对象增加到了200名。四年共投入150万元,资助了为500户困难家庭。每一次慰问、每一分善款都编织着一份爱心,一份情谊,都融进了来自第二故乡的人民对子弟兵的关爱。这个慈善资助的项目受到了军地双方和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受到了驻市官兵的衷心欢迎和感谢。。海口市慈善总会为拥军优属工作和促进“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人民的关爱是一种力量,释放出来的是献身国防的巨大正能量。

双拥工作是事关国防建设的大计,是固我长城的重大举措,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慈善拥军情·爱心进军营”作为拥军的慈善公益资助项目,本意不仅仅是能为困难家庭的战士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情感联结与输送的平台,让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尊重和关爱变为广大军人戎马边疆,守卫祖国的强大动力,迸发出献身国防的巨大正能量。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人民的关爱和慈善的捐助,这些充满情感的物质关怀,常常能呼唤起军人们巨大的精神能量,激发起超乎寻常的工作毅力和拼搏精神。

海口市慈善总会连续四年“慈善拥軍情·爱心进军营”资助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是海口人民对子弟兵表达最亲切的关爱,体现海口人民拥军优属的慈善之情,为海口双拥模范城建设添上浓重一笔,也是慈善事业为驻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贡献出的一份力量,助力海口的双拥工作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领域推进,这种关爱和尊重定会转变为驻市部队献身国防事业的能量释放。正如部队士兵在受到资助时都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本职,扎根军营,练好本领,为国防和海口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口市慈善总会设立“慈善拥军情·爱心进军营”资助项目,只是海口市慈善拥军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慈善拥军项目,如开展慈善文化进军营,送文艺演出,书画培训项目到基层部队;开展法律知识进军营活动;关心关爱退役、转业军人,为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等,总之,在慈善拥军工作的探索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发挥自身职能,汇集社会力量,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情怀关心部队建设,关爱战士成长,为固我长城添砖加瓦,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这首赞歌唱响在这座城市上空,萦绕在每一个街头巷陌。

猜你喜欢
双拥军营军人
姚安县文联“双拥”征文启事
鱼水情深续写“常熟样本”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军营里的“大餐”
军人画军机(六)
FUNNY STORIES
做好首都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军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