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华:为国家为家乡的发展再奉献一腔热血

2018-02-20 14:37李玉林
慈善 2018年4期
关键词:侨商华侨慈善

李玉林

他叫郭胜华,见到他之前,我就多次听到过他的名字、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有点传奇也很精彩,不一般的精彩。

他说他已经年过六旬,可我觉得他好像还是一个很干练的小伙儿。他黑亮、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种如烈火的活力和像大山一样的沉稳和厚重在迸发,强烈地感染着周围的人。

在我和他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一种疑惑不时在我脑中闪过:眼前这位先生,是一位掌控海内外多家企业的老板、爱国侨领呢,还是一位职业慈善家、慈善工作者?

这是因为,谈起慈善,他是那样投入、那样专业、那样执着、那样认真、那样一丝不苟、全心全意。

他谈起了他和几位好友在浙江省慈善联合会支持下,刚刚创建的侨商文化教育发展委员会,谈起了他和朋友、慈善界同事策划的“八大志业”的构想。

为了慈善事业更加健康、规范、迅猛地发展,郭胜华不但自己始终不渝地积极奉献,而且要带领广大侨商共同投身祖国的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他说,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为浙江籍的华侨、华商搭建一个回归、报效国家的平台。他们设在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的侨商文教教育发展委员会就是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外华侨需求,积极开发和利用侨商资源,培育服务机制,构建服务平台,落实服务项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八大志业”,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开拓进取。

我注意到,这“八大志业”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郭胜华过去一直做、一直关注的,但是较过去升华了,也更加规范、更加宽泛和细致了。

“八大志业”的第一条是“培育复合型青年人才”。支持和鼓励海内外优秀青少年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深造,为他们提供资助和教学服务,开发和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教育实践和研修,强化能力培养,为他们参与“一带一路”提供支持,具体构想是(1)进行学历教育,并在外交、国学、金融、商务等方面开设专题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2)合作办学,建立合作办学的创新机制,探索合作办学的有效办法;(3)假期研修,增强华侨子女对祖国和家乡的了解,强化他们的桑梓情怀,培育爱国爱家的光荣感、责任感。第二条是“开展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华侨子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依归;要通过网络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丰实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具体构想是:(1)多层次办学。要与海外侨团建立协作关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办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实现持续发展。(2)组织巡回教学。配合汉语教学,开办书画临摹、艺术品鉴赏、戏剧学唱等专题学习辅导,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积极开拓创新。尤其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在互联网教学和学员需求上找到契合点;在营销上如何加快拓展市场,调动国内、国外的社会需求;在配合汉语教学的其他文化形式和内容上如何拓展,提高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学员的激励机制上有创新和拓展,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条是“培育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具体构想是:(1)培育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从2019年开始办班,逐步扩大师资培训规模;(2)培训师资队伍(短期班)。充分利用学校假期的教学资源开办师资培训班,开展以专项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研习班,如书画练习、文物鉴赏、诗词诵读等。(3)建立奖励基金。筹募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参加各项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四条是“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具体构想是:(1)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2)在华侨子女中培养艺术骨干,发展他们成为“民间外交”的文化使者;第五条是“创办爱国华侨纪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具体构想是:(1)合作创办华侨纪念园。要体现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突出纪念园的社会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2)积极开展海外营销。打造纪念园品牌效应,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教材。(3)鼓励和支持爱国华侨助力家乡慈善事业。通过“纪念园”效应,密切与侨界的联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家乡的慈善事业,助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第六条是“推动侨商慈善事业发展”。充分了解侨商的需求,精准策划慈善项目,实现有效对接;积极开展公益营销,企业发展与慈善捐赠同步推动,实现双赢;建立服务侨商慈善的激励机制,开发侨商慈善的巨大潜力,互动发展;招募志愿者,密切与国内外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进步;开展侨商慈善的理论研究,创新侨商慈善发展理念,建立公信力;加强侨商慈善的宣传,探索与全国性慈善刊物的合作途径,编发《侨商慈善》刊物,发布侨商慈善榜。第七条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文化繁荣提供支持,如乡村文化礼堂、慈善文化进校园、关爱儿童之家、丰富敬老院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可以进行项目对接。为精准扶贫提供支持,如造血型扶贫、万村帮扶、小额扶贫信贷、乡村环境治理、信息化建设等。为扶贫助学提供支持,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八条是“组建侨商文化发展公司”,便于为侨商慈善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

说起这“八大志业”,郭胜华侃侃而谈却依旧是不紧不慢,依旧沉稳、低调,但足以能感觉到他的气魄,他对公益慈善事业不懈追求和高度责任感。

郭胜华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石溪乡石溪村,是毛泽东主席1963年曾经在一份批示中提到过的村子,是个纯农业、民风淳朴的山村。他的父亲是1948年入党的老党员,曾是分管文教工作的副乡长,受父辈影响,郭胜华从小就是一个有同情心、有爱心、有抱负还有点凝聚力的孩子。他上学时学习成绩不错,上山砍柴、下田种地的各种农活也干得很好。家长给他好吃、好用的,他总会高兴地拿出来和小伙伴们分享。那个时候,总有一群孩子围着他,听他指挥。他就像是村子里的一個“孩子王”。长大以后,郭胜华依旧是村里的热心人,担任过村里宣传队、生活服务队副队长等好几个职务。为村民们服务,郭胜华一向十分积极。

1976年5月,郭胜华21岁的时候,走出国门,到海外创业。临走时他说,等他赚了10万元,就回来当村长,带领村民们致富。那时的10万元,可是一笔很大的钱啊!因为县长每月的工资才只有130元。所以大家都说他小小年纪,口气不小。出国后,郭胜华先是投奔了在法国巴黎经营中餐馆的父亲,后又去法国海外省圭亚那经商、艰苦创业。那时候,他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从来没有休息日。有一次,竟连续工作了39个小时。1981年,他在法属圭亚那创建了专营中国商品的“友谊百货商店”,而后陆续发展到10多家商场和400多家经销店。他是最早把中国货物,例如当时的电饭锅、电风扇、自行车运送到法属圭亚那的华侨。经过艰苦的努力,郭胜华经营的物品逐渐打进并占领了那里的市场。与此同时,他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到那里,他组织了由60个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国内培训的优秀人才组成的宣传队,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年他们都在那里组织自己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春晚”,深受华侨和当地居民的欢迎。他们组织的“春晚”已经成为法属圭亚那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为看这台节目,一些当地人甚至会从200多公里的地方赶来。这期间,郭胜华先后无偿带领、介绍本村、本乡、本县的5000余名贫苦村民出国创业、改变命运。郭胜华一直对这些乡亲慷慨相助,无偿为他们提供住宿,给他们安排工作。当他们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又扶持他们开店,在资金、货源上都给予帮助和优惠,使他们很快发展起来。郭胜华没有回家乡当村长,却在海外当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田村长,真的带领乡亲们致富了。

郭胜华没有满足于个人致富,也没有止步于带领村民致富,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不遗余力地为中法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广海外汉语教育和促进家乡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奉献,这些年来,郭胜华的慈善捐款已累计超过5亿元人民币。相对可以计算的金钱,郭胜华为祖国、为家乡奉献的时间和精力多得真是无法统计。

他所奉献的各个领域,到处都能感觉到他的精神、他的力量、他的高风亮节。比如许多得到“胜华”慈善教育基金的资助的同学并没有见到过郭胜华,但他们却时刻能感觉得到他的关爱。一位来自山村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和许多被资助的同学一样,至今还没缘见到恩人。但是,她却常常能感受到来自“胜华”慈善教育基金多方面的关怀,体会到郭胜华的关注与关爱。这位同学的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与在学校读书的她很少见面,但她能感应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挂念;这位同学说: “在街上遇到好心人,我常常会想:他会不会就是我的恩人?尽管没有见到过郭胜华这位恩人,但就像我的父母亲一样,他离我又远又近,因为他的心和我们相通。”

郭胜华在民间困难群众,特别是学生、教师、家长中有着极佳的口碑,大家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并对他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同样,对这样一位为家乡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爱国侨领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郭胜华担任外交学院董事已十四年,担任省政协委员、常委二十年,担任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十三年,还兼任了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等多项职务。在浙江的海外华侨中,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浙江省爱乡楷模”,第一个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浙江慈善奖”,第一个获得“风云浙商”等荣誉称号。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荣获“杰出浙商奖”,在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上评为“丽水市发展贡献杰出人物”。

郭胜华先生对这些职务和荣誉一直有着一种神圣的敬畏之心,对每一个职务,都高度重视、乐于奉献、尽职尽责。比如,在浙江省历次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郭胜华的提案总是最多、最有分量的。习近平主席主政浙江期间曾七次接见郭胜华,三次在他的政协提案上批示,还有一次直接给郭胜华写了回信。

2003年年初,郭胜华先生先期回国,准备参加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他先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浙江青田探望父母。在青田老家,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深情地谈到习书记,都为习书记初来浙江就到青田调研而激动不已,听着乡亲们的述说,郭胜华先生深为浙江又来了这样一位敬业务实的领导而高兴。他渴望能早日见到这位新的书记。

于是他给习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连同提案一同转交。他在信中写道:“……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了。这是我省人民团结民主、振奋精神的又一次盛会;也是我第六次参加的省政协会议了。作为一名海外委员,我感到荣幸、激动和喜悦。……我虽然在海外生活、工作了近27年,但在我的心里,祖国和家乡是最为亲切的。这些年,我也常回来,内心很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为家乡的繁荣而高兴。其实,‘家乡对我来说,已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地理概念,我体验着的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情怀,家乡会时时慰藉和滋润着一个游子的心灵,并成为他的精神家园。正因为如此,每次回来都备感亲切,也渴望家乡一天比一天好。这次提交的几份提案中有三份直接谈到有关我们浙江经济、文化发展和弱势群体的一些看法及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未尽之意和不当之处或未能免。对此,还恳请习书记能拨冗审阅,多加斧正为盼……”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的领导亲切会见了港澳华侨委员。当习书记来到委员中间,得知眼前的这位就是行程最远的浙江青田籍海外委员郭胜华先生时,便高兴地与他握手,并亲切地交谈起来。习近平书记对他说:“我了解你,你做了很多好事、善事,又是省里的‘提案大王”。习近平书记对郭胜华说:“你的四个提案我昨天晚上看了三遍,”接着对郭胜华的提案一一作了点评,其中特别对有关“长三角”的提案说得较多。习近平书记对这个提案并不很满意,说提案站得高度还不够,涉及的面不够广,嘱咐他说:“2003年,对浙江的发展很重要,希望你和你的团队能围绕浙江接轨长三角这一重要课题,做一些调研和探讨。”肩负重任,深感责任重大,郭胜华带领调研团队,在非典肆虐之时,深入长三角三个多月,撰写了《关于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和若干对策建议》。习书记看到这份提案后,专门给郭胜华回信:“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我已将此材料转有关部门,请他们认真研究。多年来,你虽旅居海外仍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此深表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郭胜华的关心和鼓励,令他终生难忘。

2014年6月8日郭胜华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总书记问他转型回乡的近况,鼓励他继续为浙江、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习总书记向别人介绍郭胜华时,说:“这是个好人、厚道人、实在人。”习总书记的鼓励,进一步激发了郭胜华胸怀祖国、回报桑梓的游子情怀。

……

这么多年来,郭胜华一直为了家乡、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殚精竭虑、积极奉献。现在,他的想法是如何“用一個人做慈善带动天下人做慈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他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2017年 12 月 20 日在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 会上决定成立“文化教育发展委员会”,并由郭胜华担任主席,几位和郭胜华有着同样理想、梦想和作为的浙江籍华侨都成了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浙江省慈善联合会的会长陈家元还把特别能干的副会长李刚安排到这个委员会,协助郭胜华做好这件事。郭胜华说,我们这些人就是成就这一事业的示范者、引领者、推动者,更是践行者。他还说“教育梦”既是我 深值内心的人生信念,也是我自20岁漂洋过海远赴南美创业至今,相继完成“出国梦”“村长梦”“反哺梦”“回归梦”之后 的又一个更高远的梦想。

郭胜华常常会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说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也很难跟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很难跟上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因为如此,郭胜华从来没有满足、没有停步的时候,他总是在不懈地努力之中。现在,他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团结广大华侨的慈善平台搭建好,团结、联系浙江在海外的200多万华侨共同做慈善,为祖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谈到这时,郭胜华引用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讲道他们将如何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分享这个平台,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对此,郭胜华充满信心。郭胜华说:“我已至耳顺之年,但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我将全力发挥侨商的资源和智慧优势,不忘初心,回归报国,牢记使命,文教圆梦,为国家为家乡的发展再奉献一腔热血。”

猜你喜欢
侨商华侨慈善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2018江苏侨商新春联谊会在宁举行
共话发展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华侨”一词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