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2018-02-21 04:54姜红艳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8期
关键词:法律管理企业

姜红艳

(山西德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9)

引言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法律风险是一种商业风险,商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像管理企业商业经营其他风险一样管理法律风险”。现今,商事法律法规规范着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必须不断研究法律环境对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才能将法律对企业的要求和赋予的权利,贯穿到企业管理之中,力争将法律风险降低,将企业应得的权利用到最好。作为企业,只有全面研究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才能全面地防控法律风险。如何做到积极的事前防控,而不仅仅是被动的补救,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基本理论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文件从战略、财务、市场、运营和法律等方面划分企业风险,要求企业在法律风险方面要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略法律因素遭受损失的案例、相关政治和法律环境及新法律法规等与企业相关内容。而根据指引文件可知,企业的法律风险也就是企业怠于履行法律义务,故意规避法律的监管,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政策或法律法规,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遭受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

2 导致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因素

2.1 政策风险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往往会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性规定、市场机制、效益机制实现对商业领域的调节与引导。因为政策的不稳定性,对政策依赖性较强的企业的经营风险会大大增加。如2018年6月份,美国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导致我国相关行业的企业和近百家上市公司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2.2 新法规风险

法律具有滞后性,往往在一个商业行为发生后,立法者才会根据这一行为进行立法约束。若企业在经营过程怠于行使法律审查就会面临这类风险。如我国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出现,90年代便大量推进适用,我国《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4年3月1日施行,其中关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用工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的新规定,便是涉及劳务派遣用工的企业需要关注的新法律法规。

2.3 内控法律风险

所谓内控法律风险,即企业职工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企业损失的一种风险。而人员的良好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稳定发展。内控法律风险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员工利用本企业商业秘密牟利、员工非法侵占公司财产、员工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等等。

2.4 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法所规范的契约关系是开展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企业法律风险中合同风险是主要的风险。合同风险会出现在企业任何一个项目,从谈判到履行完成。合同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主体不适格、内容约定不明、合同解除和违约责任风险、法律语言偏差等。合同法律风险往往为给企业带来诉讼风险[2]。

2.5 诉讼法律风险

任何一个合同主体都要面临民事诉讼的风险,而大部分诉讼风险是由合同法律风险所带来的。而此处企业的诉讼法律风险更多的是指企业面临诉讼后,采取积极的方式避免损失的扩大。

2.6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作为全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年起共受理28 352件知识产权案件。其中,仅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接受案件共3 320件,案件标的总额达10.77亿元。随着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的增长,说明了市场对于知识产权相关利益的争夺日渐激烈。因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除了依法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还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3 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3.1 构建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现今世界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二大类,即市场导向模式和银行控制模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这两种模式也趋于相同。而我国企业在对外发展中也积极吸纳在公司治理可取的经验进行了改革。我国现有股权结构有三种情况:首先是股权高度分散,基本分离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其次是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具有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最后一种是处于上述两种之间的股权相对集中,由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拥有公司股份,这种治理结构一般为上市公司。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取决于其自身治理的好坏,充分发挥公司的治理机制作用必须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构建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取决于企业的行业特征,在股权设计中应综合分析企业的股东人数、持股份额、股权变动及股东类型等要素[3-6]。

公司若想长远发展,制定平衡并保护各方利益的制度尤为关键。合理的股权结构必须以民主决策和监督为核心,是现今公司治理的核心。而其中股权的相对集中是必要的,一方面利于提高公司决策的制订和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监督和限制小股东和管理人员。当然,公司也需有大股东的监督机制。

3.2 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监管机制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法律风险监管机制。法律风险机制的构建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设立公司法律风险决策机构和审批机构,对企业重大事务做出审核、批准;二是设立重大事务处理机构;三是建立公司聘用法律顾问制度。在这监管机制中,需要有公司决策机构、法律事务负责人和外聘法律顾问人员,并对公司决策机构负责人负责。

3.3 构建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交易形式。企业合同是处理民商事相互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合同风险管控是企业法律事务的重中之重,构建完善的企业合同防范制度体系至关重要,在推动合同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同时,要制定适宜的合同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中应包括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合同文本、合同档案等合同相关事项;合同的拟写、审核、签订与履行等内容。与此同时,企业应当构建法律承办部门来主导合同事务,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其他部门予以配合、协助完成。

3.4 加强企业人员法律意识

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生产靠“人”、经营管理靠“人”,而有一定法律知识水平的“人”更是企业所必需的。提高企业人员法律意识,主要包括人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制度意识。通过提高法律意识,使企业人员明确权利和义务、明确自身责任,从而减少企业内部矛盾,使得企业内部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有序开展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3.5 完善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用工手续办理、劳动合同管理、员工工资的发放、人员离职的处理和员工违规责任的追究等事项应予以合理合法地引导和规范。建立健全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机制中,应保证以下方面:第一是做好离职人员相关工作,针对不同情况的离职人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欠规范和合法导致员工离职产生劳动争议和不必要纠纷的,对企业和个人都不利。其次是对于涉密岗位人员的管理,包括其入、离职法律文书的约定,离职就工资、补偿金额的确定等情况的管理。最后,要处理好劳动仲裁案件,办理仲裁案件制度构建,能加强对违规员工的管控,利于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3.6 完善企业诉讼管理

诉讼案件都是由纠纷开始的,纠纷解决过程中要注意书面文书往来,尽量由法律事务机构处理,重大纠纷案件要尽早介入。重大案件可成立专案小组,由该小组负责沟通协调,案件处理完后,整理材料,做好诉讼档案管理,可在企业范围内警示、培训,避免同类案件再次发生[7]。

4 结语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推进经济建设领域上法治的广度和深度。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法律风险贯穿其始终。预防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需要从法律风险监管、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合同管理、员工法律意识、纠纷和诉讼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管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夯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律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让人死亡的法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