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02-21 06:05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郑 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40年辉煌历程,呈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动人景象。激荡飞扬的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虽历经曲折但成就巨大,迎来的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面貌史诗般的巨变,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经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并总结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基本经验,无疑会给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是前提

方向决定行进道路与最终命运。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其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中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⑤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诸多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0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且成功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其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从改革开放之初政府主导推动,到今天市场机制的生成运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第一推动力”。其立足中国实际,自觉认识到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不断加强思想、观念、理论等自我革新的同时,制定正确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并适时、适度掌控改革开放的方式、步骤、举措,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⑦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一前提,改革开放才获得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并得以成功实践。

(二)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指引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⑧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就是我们党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我国发展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指引我国阔步向前的一系列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科学总结,都是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取得的,对生产力发展还不充分的中国来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问题,改革开放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科学回答。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⑨可见,不丢弃并坚持发展“老祖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基本结论。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命运决定于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实力、社会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基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走了弯路、经历了挫折……在艰苦、困难的历史探索中,党和国家在1978年年底选择走改革开放之路:一条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得以拓展,随着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走向了新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推进,为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那样,“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⑩

二、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偏移是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贯彻始终的实践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保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偏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断深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这是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

(一)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初步的拨乱反正,我国国家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但“左”的影响依然很大,党和国家的走向面临关键抉择。尤其在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两个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导严重禁锢着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深知,如果“左”的错误不能系统纠正,党和国家将继续沿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道路进行下去,他明确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5月,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逐步深入,“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终被打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共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就此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得以恢复,为清除“两个凡是”、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工作、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就是敢于冲破陈规走新路,实事求是就是勇于面对现实促发展。回顾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同志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讲话,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此后,我们党始终不偏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开始正确认识传统社会主义并启动了改革开放,那么,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则使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并吸收其先进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精辟论断,彻底结束姓“资”姓“社”的争论,并最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此,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中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三、厘清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根本

只有厘清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和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于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无论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抑或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始终没有弄清楚,以致“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直到1992年年初,在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才有了准确回答,“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可以说,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正是通过不断推进改革与开放、深刻回答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并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来实现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一)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并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强大的必由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回望1840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好、社会进步快的时期,正是改革开放推进顺利的时期。先反思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没有用开放的眼光去感知和接纳世界;再对比改革开放前的落后贫穷与改革开放后的沧桑巨变。这一鲜明的实践对比足以证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强调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只有对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无限的希望。”变革求新,以保长久。从小岗村到深圳,从海南到浦东、再到雄安……正是基于不断的改革创新,生产力活力才得以释放,人民群众的富足生活才有了坚实保障。可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性地指出,“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二)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建设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通过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激发生产力活力、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要求,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变革生产关系,以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认识,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其中。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伴随着从未止步的改革,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正在崛起,而推动中国崛起的正是改革开放,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最终导向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不断攻坚克难并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获益、受惠,受到激励、看到希望。回想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不准,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片面化,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生产积极性难以调动,致使群众的日子穷苦不堪。邓小平同志曾经感慨,“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一定意义上,改革开放起步之初就是为解决人民的温饱甚至是生存问题……40年间,中国共产党本着“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人民‘评判’”的执政追求,从已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到继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从更深层次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这是对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四、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统筹改革开放的各方关系是保障

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这一概括全面而又深刻,“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复杂的关系,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失败。因此,在改革开放整个进程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统筹协调各方关系,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又一基本经验。

(一)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方法,辩证统一于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一方面,顶层设计是从全面、系统的视角审视改革进程中各层次、各要素间的关系,从而全面谋划战略方案,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确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党在不同时期的领导集体紧扣中国实际,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指引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推进。另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即是“理性实践”,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为顶层设计积累了经验、求证方法,进而探寻改革开放的科学路径。回顾历史,针对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发展成就,邓小平同志总结道,“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这得益于摸索、尝试。在南方谈话时,邓小平同志又鼓励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可见,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创新,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顶层设计更“接地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那样,“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实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二)必须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平衡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4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改善人民生活这一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根本,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平衡关系,整体推进改革开放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可以说,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稳定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是推进改革和维护稳定的基础。因此,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导向,用改革创新的举措,回应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期待,在协同有序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凝聚“最大公约数”的社会共识,这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40载风雨兼程,40载流金岁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改革开放就此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1978年至2018年,回顾、畅谈、展望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艰辛开辟,到愈益宽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注释:

①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71页,第67页。

⑩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1版。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