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政治思想内涵探析

2018-02-21 06:32刘庆斌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纪律特色政治

刘庆斌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党员干部一旦政治上出问题,就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背离党和人民,就会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上失去约束。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政治思想的内涵要求,坚持把强化政治意识摆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信仰,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坚持贯彻政治原则,自信坚守政治道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全面提高政治能力,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①,并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②,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③。并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做到政治过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④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是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内涵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雄心、魄力和担当。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既要深刻领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极端重要性,又要深刻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更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政治思想的内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治站位、政治能力,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牢固树立政治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的极其相信和尊敬,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将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唯一的指导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就有了崇高的政治信仰,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了主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基础上勇于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和科学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⑤理想信念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火炬和灯塔。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把好思想这个“总开关”,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放弃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者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的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扬党的理论创新传统,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⑥理论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理性思维的层次,关系到思想观念、视野眼界、工作思路和落实能力等诸多方面。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真正从理论上深刻认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才会坚定,才能在任何复杂形势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只有不断打牢理论基础、提高理论修养,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实现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自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我们党新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是指导我们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科学理论,是勇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牢固树立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一真理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正确认识之上。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另一方面,科学理论是引领时代的精华、先进政党的灵魂、人民实践的指南,理论永远在所处时代里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领会这一光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学深学透、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固本培元、凝神铸魂,切实用于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坚定站稳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⑧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政治建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都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而脱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多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⑩。并明确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五年来,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一根本立场,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指出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的评判主体,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反复告诫全党群众工作无小事,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了这一鲜明立场,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强的力量,民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方向。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以及由此积聚起的民心民意,是我们党执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础。唯有始终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以顽强的自我革新斗争精神,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我们党在政治上始终保持先进、成熟和坚强。

新时代讲政治的必然要求,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是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本动力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质是人民的现代化,主体是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从思想上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立场问题,明确中国共产党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破解“我从哪里来”,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准确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正确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坚持贯彻政治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千条万条特征,归根结底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这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出来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讲政治的落脚点。坚持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不变色、不变质,并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大踏步进入新时代,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全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之所以能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最重大的政治原则。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新时代讲政治的关键,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至关重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需要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更需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统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确保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坚持贯彻党的政治原则,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共同奋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到党的号召坚决响应,党的决定坚决执行,党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关键时刻靠得住;必须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全面领导的言行。

四、自信坚守政治道路

历史告诉我们,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开创、拓展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路;是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路;是通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充分的实践检验,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我国社会制度的言行。

旗帜就是道路、就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实际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自身发展最成功的正确道路,不仅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且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确立的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实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根本道路和根本指引,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决不动摇社会主义的旗帜和道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这是一次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丰富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内容、工作格局和发展方向。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但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党员干部无论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党的政治纪律,抓住管严了政治纪律,就能带动其他纪律的贯彻执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保证。

一个政党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政治性,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弱化其政治属性。我们党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就是通过严明党的纪律,净化其灵魂,祛除其顽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而严守党的纪律,最重要的就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党员干部必须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自觉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一是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真正让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二是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对党中央忠诚、对习近平总书记忠诚,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自觉把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在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经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妄议中央大政方针,都不在重大政治原则、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坚决同各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

六、全面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指其运用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亟待提高的第一位能力,政治意识敏锐、政治态度鲜明、政治定力坚强、政治操守坚定、政治担当果敢、政治考验合格,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强的具体体现。政治能力的核心表现在面对风险挑战、复杂局面时,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论、错误行为时,面对事关旗帜、道路这一根本立场原则问题时,都能够从政治上考虑,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提高政治能力是当前首要的政治要求。

提高政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一是树立政治理想。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学用结合,锤炼过硬政治定力、过硬忠诚品质、过硬理论素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宏伟奋斗目标、根本价值追求和强大精神动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提高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党章、尊崇党章、遵守党章,严格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时时处处以党性要求规范、衡量自己,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不断强化为党分忧、为党尽职意识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是提高政治站位。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观察问题、把握全局、谋划长远,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在政治定力上头脑清醒、在政治站位上态度鲜明、在政治执行力上行动坚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含糊、决不动摇。四是涵养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信仰动摇、政治文化缺失。要自觉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自觉抵制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官场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五是加强政治历练。在纷繁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前,党员干部能不能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亟须在实践中得到历练。要在实践中砥砺政治品格、锻炼政治意志、积累政治经验,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政治信仰,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把握方向的能力,凝心聚力、引领发展的能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能力,防范风险、驾驭全局的能力,人民至上、造福百姓的能力,始终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注 释:

④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1版。

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第1版。

⑧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第2版。

⑨何毅亭:《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N],《学习时报》,2017年7月10日,第1版。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猜你喜欢
纪律特色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