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2018-02-21 12:51文/杨
乡音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

文/杨 津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力量,可以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引领作用,可以在改善生态生产生活上发挥促进作用,可以在脱贫攻坚上发挥推进作用。

国际上,乡村旅游一直是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热点话题。日本是建设富有创造性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以北海道为例,2000年日本政府在这里进行了乡村旅游胜地建设试点,2006年北海道乡村旅游收入就已达到244亿日元,带动本地域其他企业增收553亿日元,对本地域经济总贡献率达到7.3%,拉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国内,以著名乡村旅游大省江西省为例,仅2017年江西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就突破3亿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700亿元,新增68万个就业岗位,辐射160万人,带动45万农民致富增收。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既是江西全域旅游战略的焦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和强大推动力。

就时下的河北而言,一方面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地域广阔,胜景棋布;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任务艰巨,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自然美景与贫困“窘境”并存,取旅游之长补脱贫之短是事半功倍的优选路径。同时,作为京畿大省,环绕京津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又逢“三件大事”难得历史机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品质不高等现实差距外,河北的乡村旅游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建设自身定位不够清晰。目前一些地方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一味向城市靠拢,盲目追求所谓的城市生活方式,反而忽略了乡村自身的核心吸引力,偏离了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失去了其原有的发展活力。

二是乡村旅游项目缺乏专业规划和先进理念。乡村旅游的建设主体大多为农民,缺乏相应的旅游规划知识和经验,缺乏诸如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理念,无法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潜藏价值和开发潜力。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力和创造性。一方面是多数乡村容易简单效仿热门产品,而忽略了河北自身特色,形成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乡村不能及时更新旅游产品,缺少新意,很难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市场需求。

围绕形成布局完善、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结合长期致力旅游业投资发展的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注重突出地方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一要突出自然景观。广泛宣传河北的山、海、坝、雪等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深入到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里去,满足游客审美需求。二要突出农场或庄园。将旅游与农事与休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出农业体验旅游,让游客有机会感受农耕快乐。三要突出民族风情。尤其是要深入挖掘坝上游牧历史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服饰饮食、歌舞习俗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地方民族风情。四要突出地方文化。围绕留住“乡愁”,加强旅游项目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文创”“+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努力打造游客听了必去、走了还来、自愿掏钱、称心消费的经典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是注重观察市场变化,增加乡村旅游的体验创新。在市场方面,农副产品的旅游产品化提升是亟待填补的重要内容。需要使农民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特色性与可包装性,充分利用已有土特产品牌,通过深加工推动产品转型升级,进一步满足城乡旅游市场对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体验创新方面,积极推出新型乡村旅游项目,例如针对城市居民的周末休闲出游目的,推出周末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重点挖掘、梳理、推介乡村文化,结合乡村特色民宿,打造区别于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乡村慢生活,共同营造归园田居的闲适感与休憩空间,使其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优选的旅游去处。

三是注重人才引进,加强与专业运营团队的合作。聘请专业人才对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加强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分类指导,对乡村旅游产品长期运营管理的指导,对旅游市场变化的捕捉和具体在产品上的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重点围绕乡村旅游各要素的整合融合,加强统筹设计、高端规划,着力保护生态、植入文态、创新业态,开发富有创意和魅力的旅游文创产品,不断增加和更新乡村旅游新产品供给,更好地从产业结构、生态保护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旅游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