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正当年

2018-02-21 12:51王慧玲
乡音 2018年10期
关键词:燕赵乡音创刊

文/王慧玲

欣闻《乡音》杂志今年创刊30周年,而恰巧的是,我所就职的《老人世界》杂志,今年也是创刊30周年,两家刊物同庚,三十而立,同喜同贺。

今年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节点回望走过的30年历程,也就有着更深刻的意味。因为两家刊物都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老人世界》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和实行离退休制度,老龄化社会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创刊的。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统战工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重要时期,创立《乡音》前身即外宣刊物《燕赵乡音》。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台湾流行歌曲,特别是校园歌曲风靡大陆,台湾的一些歌星、影星,当然也包括一些作家、诗人的作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记得,当年每每听到《燕赵乡音》,总是会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自然会引起自己的乡愁,回味久远的乡情乡音……可见当年《燕赵乡音》这个刊名在我心中意味。后来随着刊物越办越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刊名便去掉了地域色彩浓郁的“燕赵”二字,更名为《乡音》,其内容也更加稳健、厚重、大气,1999年将定位“对外宣传”的刊物改为省政协机关刊物,并由双月刊该为月刊。30年一路走来,《乡音》如一位辛勤的耕耘者,播撒着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领导及同行的肯定、社会的赞誉。曾获得“全国优秀期刊提名奖”“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河北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因为同是办刊人,也就有着共同的期盼与情怀。30年弹指一挥间,但在这30年,我们两家刊物从诞生到成长,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又仿佛一棵稚嫩的幼苗,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此时,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梁晓声对于刊物说过的一段话:“许多仍保持着阅读习惯的人,好比一株树,而一切的作者都只不过是叶子,一切的读物都只不过是果实。倘若树枯了,叶子也就纷落了,硕果累累的企盼也就是梦幻了……”30年来,我们这些办刊人,也正是为着刊物这棵大树的枝繁叶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不懈追寻着,努力着。

作为社科类期刊的《乡音》,3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秉持了政治家办刊的理念,既坚持了正确的办刊方向,又遵循了刊物自身的规律,始终注重了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无论刊物的封面、版式风格,还时内容的栏目设置,都融入了他们独到的匠心。比如,他们的主要栏目《观察》《人物》《特别策划》《文化大观》《议政建言》等内容,既有较高的政治站位,突出了“宣传政协统战工作”的主旨,又适应了这本刊物读者群高品位、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这也充分展现了《乡音》办刊人高远的政治眼光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见字如面”,其实,刊物也是如此。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纸媒刊物越来越小众化的发展趋势,对我们这些刊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难的要求,在如此的大形势下,能够依然执着追求着这份事业的人,都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更是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的人。回望走过的路程,我们都是踏实的、欣慰的。曾记得,在全国报刊治理整顿、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有关行业管理、办刊等方面,我们两家期刊社的领导共同交流和探讨,两家刊物当年也都作为“办刊质量好,受到读者欢迎的优秀期刊被保留下来,得到国家和省宣传及出版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和《乡音》的前任总编辑德彰老师、克难总编辑和现任主编刘薇成了好朋友。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0岁于人生而言,正是最好的年华,少了些青涩,多了份成熟,从此更加从容、自信、坚定。衷心祝愿《乡音》三十而立正当年,风华正茂杨风帆,在自己坚守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燕赵乡音创刊
乡音永久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创刊40周年抒怀
乡音如歌
1994:创刊
乡音
乡音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