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法制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叙述倾向

2018-02-22 01:03梁德健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法悬念新闻节目

梁德健

电视法制新闻节目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存在,其存在的价值无疑是通过对案件的分析结合法律条款达到普法的目的,但由于其性质比较严肃,自然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收看,普法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充分发挥法制节目的作用,节目组发现案件故事情节是吸引市民观众的一个重要点,于是在节目制作中大量地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从播放效果来看,这种方式确实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提高了法制节目的收视率。

1 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叙述的平民化和悬念化

法制新闻虽然涉及法律层面的专业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制新闻节目的意义在于普法,让更多的市民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法制新闻也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因此,法制故事讲述的都是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专家的解读,让百姓懂得法律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中国是法治国家,让百姓掌握生活中的一些法律常识,在遇到问题不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为例,每期节目都会以故事化的叙述、以平民化的视角,通过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刑事、民事案例来做新闻报道。在报道过程中,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将案件的曲折性结合法律层面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展现在观众面前,将人物的心理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跟随着讲述人的脚步,深入案情中,体会法理的运用,从而培养自身的法律思维,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悬念是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叙述的又一特征。悬念通常是针对故事化情节构建而言的,有故事,必须有悬念才能吸引受众。这种悬念来自法制新闻事件的某件事、物或人的发展和存在状态的期待及探究心理。在一些法制新闻节目中,特别是一些案件的发生发展和最终侦破,都是波澜起伏,疑团重重,这往往反映在悬念迭起和扣人心弦,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也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深化了主题,对观众收看法制节目有极大的吸引力。

2 法制新闻节目编排剪辑的巧妙构思和贴近性

为了增强法制节目的感染力,在进行故事编排时,需要通过故事讲述人以及现场还原的方式,来给观众呈现出一场真实、生动的案件,让读者跟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深入其中。如央视《天网》法制节目,作为一档反映和记录重大案件侦破的法制纪录片栏目,在编排剪辑的巧妙构思中实现故事化的叙述,从新闻细节素材中推出逻辑关系,重新组织案发现场的特写镜头,甚至是一些被害人的遗物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影像,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逻辑表现出来,并巧妙运用细节、悬念、情感渲染来编排剪辑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故事讲述人的语气对整个节目的效果至关重要,观众主要通过故事讲述人的语言和画面的展现来了解整个事件的发生以及法制节目的主线。因此,讲述人对观众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法制节目是为观众普法服务的,因此,在进行节目编制的时候,要牢牢抓住这个宗旨,贴近观众。节目制作人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在制作过程中,时刻将观众的所思所想摆在重要位置。从节目的内容到形式,都要精心编制,精益求精,以达到良好的播放效果。

3 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叙述应防止娱乐化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了缓解当下的压力,新闻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地追求趣味性,难免造成社会风气的庸俗化,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叙述能吸引更多观众,加大普法力度。但法律的客观性决定了法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法制新闻节目故事的叙述应该充分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但也要注重法律思维的表达,防止因过度关注故事情节使得法制新闻节目方向走偏,失去了法制节目应有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这就对法制节目监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恰当地处理好法律的普及与案件的讲述之间的关系,明确案件是为普法教育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4 结语

在现阶段,采取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能够增强法制节目的报道效果,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关注法律,提高大众的法制意识,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法制新闻报道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充分发挥法制新闻在宣传法律知识、教育社会大众方面的重要意义。

[1]苗丽娥.浅析法制新闻报道中的八卦现象[J].科技资讯,2013(9).

猜你喜欢
普法悬念新闻节目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普法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普法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