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社会新华网“越南新娘”的媒介形象建构

2018-02-22 05:51黄琼云崔佳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刻板新娘新闻报道

黄琼云 崔佳颖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由于地理相近、民族相似、文化相通,中越两国边民之间通婚由来已久。以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来看,“越南新娘”作为跨界流离的“他者”,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大量存在。20世纪以来,越南新娘中,由于一部分人的婚嫁手段从自愿、自发的私人行为发展为有目标、有组织甚至包含暴力等非法手段的公开营利行为,受到我国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新闻媒体通过语言的加工,有意无意地引导受众对报道对象进行形象建构,导致对越南新娘的媒介形象建构出现了一些偏差,形成了“他者化”,主要表现在刻板印象、媒介框架、偏见等方面。本文以内容分析的方式探究中国新闻媒体报道中对于越南新娘的“他者”景观。

一、“他者”概念

“他者”与“自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首先在西方哲学中被提出。英国学者伯顿将新闻报道中的“他者”现象解读为:他者的再现就是一种差异的辨识过程,通过辨识差异才能书写“他族”的意义,“他者化”则可以理解为将不同于自己的他族个体或者群体塑造成区别于主流群体的过程。

媒介形象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常与现实脱节,其中主要原因是刻板化。刻板化又叫脸谱化,是一种信息处理和表现手段,将人物(尤其是不熟悉的人物)脸谱化、符号化、概念化,从而在信息处理上更直接便利,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效果。刻板化在每个社会个体的日常认知和交流中都存在,但作为群体,刻板化最大的危害是把不同的人或者人群标签化,把偏见当作或夸大成事实,加重社会不公平和歧视。

二、新华网新闻报道中越南新娘的“他者”形象

2000年以来,越南新娘向内地扩散,我国媒体对越南新娘的媒介形象建构偏差体现在将越南新娘建构成漂亮便宜、骗婚、唯利是图等形象,从而在受众心中形成偏见、刻板印象。

笔者在百度新闻中以“越南新娘+新华网”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共找到新华网从2007年到2018年相关新闻445篇。其中关于评论和人物专访甚少,多是消息、通讯。笔者整理了这445篇新闻标题,分析后发现,关于越南新娘的正面新闻只有10篇,而负面新闻占有97%以上,其中新闻标题包含“失踪”的有12篇,包含“逃”的有19篇,包含“买”的共18篇,包含“拐卖”的有4篇,包含“跑”的共17篇,包含“骗婚”的共20篇,包含“团购越南新娘”的共15篇,等等。比如“越南新娘成亲3月后出逃 男方家底被掏空”“越南新娘骗婚,谁能保证跑一个赔一个?”等相似的标题。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分析,越南新娘的“他者化”形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利是图

约86%的“越南新娘”新闻报道是有关越南女性涉嫌婚姻诈骗的,内容强调越南新娘在拿到数额不菲的彩礼钱或夫家的财物后不辞而别。比如新闻《婚姻诈骗?中国农村频发越南新娘失踪事件:人财两空更穷》中,认为“失踪”是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群体行为,这强化了越南女性“诈婚”的“事实”。在新闻《深圳男子花七万娶90后越南新娘 三月后女方反悔》中,记者用了“七万”“90后”“三月”三个数字,意在说明虽然越南女性年轻、身价不菲,却短到3个月的时间就忍受不了婚姻生活,是任性、意气用事和无责任感的。新闻作者有意忽略女方反悔的原因,如她可能遭受了家暴、遭受了歧视等等,这就强化了越南新娘负面的刻板印象。许多新闻报道中关于跨国婚姻中可能存在的感情基础与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均被隐去,如《破解越南新娘“落跑”之谜》中将落跑的原因归结于中介的人口贩卖行为、闪婚方式以及越南新娘“隐形人”的情况,认为越南新娘婚后生活并不快乐不足为奇;而“落跑”一词的使用,更是凸显越南女性离家时的落魄与慌张。

(二)狠心无理

在新闻《被越南新娘“抛弃”的老公:掏空家底儿也留不住你》中,越南新娘被认定有高超的演技,利用夫家的善良与爱,索取大量的甚至是借贷而来的钱财与物品,最后集体“失踪”,给夫家留下一大笔外债与破碎的心。在新闻《四川:越南新娘嫌家穷逃跑 捆绑婆婆致其死亡》中,越南新娘因护照、身份证被婆婆藏匿,人身自由受限制,为了离家出走,采用暴力手段强制捆绑婆婆,在明知婆婆受伤后,没有积极施救导致其死亡。并且仅因来华后没有过上自己当初出国设想的好日子,强化了越南新娘的无理、狠心的负面形象。

(三)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还有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如狠心卖儿等等。这些负面评价确实存在,但仍旧有不少越南新娘生活在幸福的跨国婚姻之中,媒体却选择性地偏向于报道负面新闻。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在迎合受众的关注;另一方面是由于“刻板印象是由大众媒介带来的”。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塑造并维护了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众通过新闻这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获知并形成对报道对象的印象,造成其对越南新娘进行更多“他者化”的报道。

三、新闻媒体中“他者”产生的原因

(一)刻板印象

新华网的新闻报道中,越南新娘形象“他者化”的原因,首先表现在刻板印象上。刻板印象即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单一和概括性的看法。新闻工作者把自己定位在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群体,表面上看其没有参与到事实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实质上却与报道对象具有存在建构关系,因此,被报道对象的“他者化”会被显现和强化。

(二)偏见

李普曼认为偏见是一种先在的判断,在人们的意识里存在着一定的固有成见,在了解世界之前,已经对世界的样子有所刻画,这些先入为主的认知会对我们认识世界形成偏见。新闻工作者的偏见,会使其以脸谱化的方式报道其他群体对象,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该群体的行为,导致报道不客观,形成“他者化”报道。就如同媒体在报道越南新娘时带的都是“骗婚”这类影射。

(三)媒介框架

媒介框架,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选择与凸显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运用媒介框架挑选事实、“框画”事实以及重组事实,从而对文本授予特殊的内涵,建立拟态环境,影响受众的认知,导致受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有所偏颇。而媒体以主观立场选择新闻并进行报道,这就造成了特定报道对象群体的“他者化”现象。

四、建构理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新闻报道不是对越南新娘的真实还原或再现,而是创造出半虚构的事件。而这一虚构中代入了性别意识形态中对越南新娘的固有观念,使得这一呈现变得易于接受与“合情合理”。同时,新闻报道中对越南新娘的建构处在父权逻辑和话语霸权的支配之下,越南新娘自身对跨国婚姻的看法被湮没,在不平等的性别支配结构之下,本应该充满异域浪漫色彩的跨国婚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由此,建构理性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闻工作者应坚决抵制“主我”偏见。媒体不能只站在主观的角度对他者的形象进行“主我”偏见报道,而应以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视角报道事件,包括文化背景介绍、被报道人的看法等。

其次,新闻报道要突破“框架”模式。新闻媒体人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他国及其人民进行报道时,不要囿于常规新闻框架模式,要促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避免出现新闻报道的“他者化”。

[1]童兵,潘荣海.“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J].新闻大学,2012(2):72-79.

[2]连淑锦.台湾地区主流报纸再现大陆籍女性配偶之形象分析[J].新闻春秋,2015(4):45-51.

猜你喜欢
刻板新娘新闻报道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新娘,你很帅
幸福的“围头新娘”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