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私可视化给电视话语带来的转变

2018-02-22 05:51刘冬语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报范式电视新闻

刘冬语

(同济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 201804)

一、隐私可视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话语发生转变

尼尔·波兹曼告诉我们:“电视已经赢得‘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1]很多人认为,印刷机统治下的文字话语倾向于清晰易懂、严肃而理性;而电视统治下,这样的话语却是无序、荒唐和肤浅的。事实上,电视节目的确变得像邻里街坊的闲聊,内容八卦肤浅,片段零碎简短,逻辑无序,只求消遣。

于是有学者提出,当前媒体中出现了一种闲话式的新闻传播模式,联想到电视节目中无意义而零散的交流方式,我们不妨将这种传播模式推广至整个电视话语中思考。闲话式传播模式的目的是“以口语化的,个人化的,连续的生活展示实现与人交往”,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对他人生活的好奇,对自己生活的表演展示,对特定名人的入迷”,[2]观众通过观看他人生活的夸张展示获得快感,尤其是名人或明星的生活。这种具有隐私分享特点的传播模式就像闲聊家事一样,力求黏度弱、碎片化,以达到传播效果。

隐私是非实体、非物质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电视节目让隐私变得视觉化,使人们明确看到隐私的表达。它可以是隐晦的语言、复杂的动作或表情,也可以是私人生活场景、经历再述。古德曼曾断言,“隐喻渗透于所有话语之中”,真人秀节目里嘉宾不言而喻的对视、现场观众的窃窃私语和会心一笑、主持人的俏皮动作和双关语,都作为一种“视觉隐喻”向受众传递隐藏信息。我们甚至难以觉察,我们本以为不可言说的隐私生活早已成为可视景观进行传播。这个过程是模糊而难以感知的。

二、隐私可视化的表现

(一)电视新闻资讯“小报化”:八卦新闻传播

“小报化”一词起源于某些国家的通俗报纸,既指版面上缩小的变化,也指内容上偏向娱乐煽情的软新闻。当电视也倾向于“小报化”时,它的含义指“故事情节性的新闻报道已经取代了新闻消息理性主义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更强调讲故事”。[3]伯德在研究美国电视新闻小报化现象时得出结论:电视新闻确实有一种个人化和戏剧化的倾向。这里的个人化指个人因素的突出,其中包括隐私的外化;戏剧化则指表现形式的夸张,是一种视觉现象。

硬新闻软着陆是电视新闻“小报化”的一种表现。新闻报道突出个人性、娱乐性、故事性,政治、经济、社会类新闻减少或从中挖掘故事点进行包装报道。“新闻个人化是指在报道中突出个人因素、偏好人情味的角度,而弱化制度、社会和政治背景的新闻倾向性。”[4]一旦着眼于个人而非公共,新闻报道就容易偏离客观而走向捕风捉影和无妄猜测,成为追逐个人生活的窥私者。

在表现形式上则突出故事性、情节性、煽情化和戏剧化的表演,以刺激性体现视觉中心的特性,达到有效的视觉隐喻。当个人因素与戏剧表演联系在一起,电视新闻“小报化”就体现了隐私的可视化。借助闲话式传播模式,以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共享隐私,是一种新的传播范式下的隐私可视化路径。

(二)隐私公开类真人秀节目盛行:个人隐私进入公共领域

美国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认为,看与被看都能产生视觉快感,“在有些情况下,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有一种快感”。真人秀节目中分享者“被看”与被分享者“看”同样具有快感,“大众媒介传播范式的现代范式也因此逐渐形成——个人隐私主动公开”。[5]

公共领域具有共享性、公共性的特点;私人领域具有自由性、私密性、不可控制的特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作为社会生活对立的两面,具有互不侵犯的约定,隐私作为私人领域属性进入公共领域必然有其不良影响。因商业化产生的不良隐私内容公开会造成传统意识的动摇,公众观念受到冲击和质疑,一些观众的道德感情受到伤害,公共秩序和公共领域的纯洁性被破坏。波兹曼说:“彻底击毁了所有的文化秘密和与之伴随的羞耻感,没有什么神秘的,没有什么是令人敬畏的。”羞耻感模糊和公共领域的道德滑坡不可挽救,隐私进入公共领域需要慎重。

三、结语

当代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非视觉性的事物视像化,隐私作为私人领域的属性已经借助影像符号可视化,通过电视媒介进入公共领域,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思考。电视话语在隐私公开的时代发生巨大转变,当代传播范式也同时形成,为普通人带来更多人文关怀和平视视角,也带来了泛娱乐化文化消费的危害。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6.

[2]殷乐.“八卦新闻”之流变及传播解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04):26-34+109.

[3]邢彦辉,朱剑虹.电视新闻“小报化”评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2):55-57.

[4]曹虹.媒体“小报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刘影.从个人隐私逐渐公开现象看大众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32.

猜你喜欢
小报范式电视新闻
奇葩小报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