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县报记者应重视新闻评论写作

2018-02-22 05:51陶大为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区县新闻报道舆论

陶大为

(江津区新闻社,重庆 402260)

一、引言

新闻评论为新闻传播普遍采用的评论、社论等形式的文章及论述,能够起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和抢占舆论高地等效果,在维护区县报喉舌功能上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区县报记者的新闻评论写作未能突出体现新闻评论的作用,因此还应加强对区县报记者应重视新闻评论写作问题的讨论,继而更好地推动区县报的发展。

二、区县报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性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评论是报道的灵魂,可以鲜明地阐述读者的看法和态度。区县报作为传统党报,需要利用文字、照片客观还原事件真相,而隐藏其中的各种信息难以被所有受众有效捕捉。新闻评论写作则能打破这种局面,避免区县报严重同质化,实现对各区县舆论的有效引导。所以,任何一家区县报都要认识到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区县报的新闻评论版块建设依然没有及时跟进,甚至存在数周缺少有价值评论的情况,这与区县报新闻评论所处的政治语境有关。区县报作为地方党委机关的喉舌,评论内容通常会被解读为党政中枢声音,所以在评论写作上需要小心谨慎,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受这一因素的限制,面对敏感和特殊问题,报社即便明确事件真相,也不愿意通过评论制造舆论漩涡。长期受这种思维的限制,区县报明确立场的喉咙被掐住,让群众应当接收的信息被屏蔽,最终导致区县报新闻陷入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境地。[1]

正如国家发展进入新常态,媒体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区县报由于同质化严重,面临着难以从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的窘境。但是在国家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的重要时期,区县报需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以确保民众能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区县报记者必须加强对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视,以便运用新闻评论这一利器获得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利用鲜明的观点为群众解惑、为地方发展指明方向,更要为党的政策、方针的落实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在众多的新闻题材中,新闻评论无疑是记者表达态度和传递思想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体现区县报的思想和态度,在传统媒体处于劣势的传播环境中帮助区县报脱颖而出,增强区县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因此,区县报记者还应重视新闻评论写作,以增强区县报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区县报记者的新闻评论写作要点

(一)结合地区实情挖掘事物本质

区县报记者在新闻评论写作方面,还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挖掘,以便运用辩证思维引导民众透过事物的表象探索本质,理解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2]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倡导勤俭节约。为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党中央推出的方针政策,重庆市《大足日报》刊发了《团年不要比排场》的新闻评论,针对重庆市春节期间“团年动辄十几桌”“团年非茅台、五粮液不可”的问题展开了评论,指出团年比排场就是奢侈浪费,通过摆事实揭示团年参加者苦不堪言的问题,指出应当抵制这样的浪费现象。如果区县报仅仅是在过年期间进行国家倡导勤俭节约的新闻报道,显然无法与民众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难以从根本上获得民众的支持。而通过新闻评论写作,从小处出发,将党的政策、方针和民众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讲道理帮助民众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能切实揭示社会上不良的浪费风气,将与民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与公款浪费、享乐主义等党风、政风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导社会舆论使社会大众仿效和跟进,达到倡导反对浪费和厉行节约思想的目标。因此,区县报记者要重视新闻评论写作,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加强对地方舆论的引导。

(二)联系地方群众挖掘新闻素材

不同于省市报,区县报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在新闻评论写作上,区县报还应发挥这一优势,结合群众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写作,挖掘更多的新闻素材,继而更好地反映群众的需求。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种城市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群众的强烈讨论。针对这一情况,渝北日报记者在《渝北潮》专栏中刊发了“文明城区建设”的系列小评论,包含《文明没有旁观者》《多“找茬”,常“较真”》《我文明,故我在》等新闻评论,从“捡宠物粪便”“从车内向车外扔垃圾”等小角度进行说理,通过“善意提醒”“理智批评”达到倡导文明行为的目的。这些评论不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从民众关注的话题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能吸引大量民众参与讨论,还能更好地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新闻素材。由此可见,区县报记者在撰写新闻评论的过程中,还要联系群众挖掘素材,完成系列化的评论,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构筑持久的声势,使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得到提高。实际上,作为与基层群众联系最密切的记者,区县报的记者可以实现与民众的无障碍交流,从各种媒介传递事件中对民众感兴趣的人和事进行评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而借助丰富的素材,区县报记者还要创作出多样化的评论,以便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推动评论的差异化、主流化和本体化发展,改善区县报内容同质化严重的情况。

(三)融合地方发展深化报道主题

区县报作为地方党委机关的喉舌,还要密切关注地方发展问题,需要通过新闻评论写作对地方发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以达到深化报道主题的目的。现阶段,区县报的新闻报道内容通常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需要通过评论突出主题内容,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所以,记者在新闻评论写作的过程中,还要细致分析和解读报道内容,以便从政策、思想等高度解答问题,依靠科学理论阐述新闻事实。例如,在地方宣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内容时,《彭水日报》针对“建设生态文明新彭水”系列报道展开新闻评论,从生态产业、生态城乡、生态农村建设等角度展开了评论,实现了对彭水自治县委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的政策、方针的深入讲解,完成了对生态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记者通过评论写作既充分体现了报道的深度,给地方民众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也为地方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区县报记者还应为新闻评论写作留下足够的阵地,确保评论能够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另外,在固定的时间推出言论专栏,完成品牌栏目的开创,也能更好地突出新闻报道的主题,引导民众关注地方的发展。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可以通过横纵对比研究突出报道主题,强化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3]区县报记者通过加强新闻评论写作,可以进一步唱响社会主旋律,凝聚更多的正能量,为地方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区县报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充分认识到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性,以便通过新闻评论写作发挥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记者还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事物的本质,实现对报道内容的深入解读,并通过联系群众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融合地方发展,进一步深化报道主题,从而通过详细的新闻报道增强区县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条件。

[1]任怡.新闻评论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以“归真堂上市事件”新闻评论为例[J].中学语文,2012(30):65-67.

[2]陈海波.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写作教学的走向[J].新闻窗,2012(01):83-84.

[3]喻季欣,周文辉.更快、更高、更有立场——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新闻评论写作[J].新闻与写作,2011(05):84-86.

猜你喜欢
区县新闻报道舆论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