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介生态转型下传统媒体从业者的生存压力

2018-02-22 10:3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转型

陈 鸣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把媒介看作有生命的东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生态,从传播链中的信息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到受众接收,每个环节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媒体也是能够“繁衍生息”的生命体。曾经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被视为最全能、最强大的媒介形态,它们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也是其他媒介不能比肩的,但时过境迁,这些传统媒体被更强大的新媒体压得喘不过气,传统媒体行业中的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因此堪忧。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离职、跳槽、转业等现象,研究者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媒体从业者从残酷的媒介生态转型中解脱出来。

崔保国教授曾经提到,把媒介放在社会大环境观察的时候,媒介更像是一条鱼。其中有几层意义:首先,应该把媒介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它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其次,媒介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媒介传播处于统一整体并会发生变化的有机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并且每个要素和系统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崔保国教授提出研究者在做相关研究时应该抱持生态的观念,将媒介放在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和研究,企求保护媒介生态以及系统中的每个组成要素。

二、传统媒体从业者成为新生态下行业竞争的牺牲品

媒体行业的竞争在媒介生态的转型中变得日益激烈,传媒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平民化,给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信息传播提出的高要求,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向传统媒体提出严峻挑战,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工作强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奔波于新闻工作中,由此导致身患疾病、抑郁失眠等,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新媒介生态下,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传统体制机制对传统新闻业的束缚根深蒂固,行业自由度很低,传统媒体从业者一边要想尽办法求新,一边要严格遵守媒体的框架要求。另外,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与工作投入度难以协调,加上市场化、数字化的新媒体态势,传统新闻从业者承受着极其残酷的经济压力,甚至不得不选择转业或创业,或者裹挟资源投奔新媒体的怀抱。曾经铸造媒介时代的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今在夹缝中求生存。

三、传统媒体从业者生存压力的来源

(一)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带来的收入降低

媒体的商业化改革带来的结果之一是新闻从业者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进入市场化时期,从业者的收入由原来的依靠国家财政支出的高薪资、高福利,变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计件收入”,薪资成分变成了微薄的基本工资加阶梯性绩效薪酬。这种考核制度变革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但也给从业者个人和整体媒介生态带来了消极影响。对于从业者个人而言,这种薪资制度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荷和现实的经济压力,和过去相比,他们的精力支出和薪资收入严重失衡,“新闻民工”的说法也逐渐成为现实;不少从业者为了追求新闻数量而忽略信息质量,甚至忽视新闻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这也会严重破坏整个媒介生态。

(二)“精英地位”的衰退动摇从业者的信心

随着媒介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凭借网络传播的强大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阅读即时发生的新闻。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上,传统媒体根本无法与新媒体比肩。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广告的分流直接影响了从业者的收入,新媒体的扩张也吸纳了很多传统媒体的精英和人才,从业者一方面承受着经济收入低的压力,一方面受到技术要求的鞭策和“被离职”的风险。传统媒体巴别塔在新媒介生态下即将坍塌,从业者仿佛也快要失去信心了。

(三)媒体的革新之难直接施压在从业者身上

传统媒体独领媒介时代数十年,如今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寻求改革之路却显得力不从心。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媒介环境动荡不安,传统媒体只有想办法革新并且与众不同,才有可能夺回更多的话语权和失去的受众,这些负担直接施加在从业者身上,给他们强加了考核量化指标:既追求可选择的新闻数量,又追求有新颖度的新闻质量,从业者的工作时间被高度切割。面对媒介生态转型之势,没有经验的传统媒体仍然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革新之路,很多传统媒体所谓的与新媒体融合只是把报纸上的新闻搬到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上,没有真正从受众对信息的新需求出发,自然无法令受众满意。这些矛盾成为压迫从业者的重要因素。

(四)传统体制与趋利机制的双重倾轧

面对失去的“半边天”,传统媒体为摆脱生存危机,不得不加入市场化变革,为追求利益回报而迎合读者的需求和喜好,但是他们另一方面却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既表现在从业者无法突破的惯性思维,也表现在媒体框架和政治导向对从业者的警戒,因此很难像新媒体行业一样相对自由地发展。这种现实矛盾对媒体和从业者的考验无疑是巨大的。在趋利化的市场培养机制下,传统媒体从业者被要求掌握更多的全媒体职业技能,这意味着现实的薪资回报与实际付出的工作精力失衡,且与大多数新媒体员工相比,传统媒体从业者失去了知识、经验等优势,反而变成了新媒体思维的初学者。由传统体制与趋利机制共同倾轧所产生的生存压力使得一部分人不得不考虑到传统体制外寻求新的发展。

四、缓解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生存压力的建议

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的生存压力是客观和主观、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对之综合分析。总体看来,媒介生态的转型以及媒体行业的激烈竞争是导致从业者生存压力发生巨大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思考解决方法时应该首先从整体出发,只有改善了媒介生态环境才能改善从业者的生存条件,然后再发挥从业者个人的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排解压力的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重视人的因素,促进媒介生态的改善

传统媒体的市场化和数字化转型是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并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需求。在传统媒体的改革、转型过程中,人即从业者是最重要的因素,转型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只有当所有举措和制度适应时代需要的时候,改革才是有用的,否则只会牺牲从业者,从而导致整个媒体行业的垮败。

第一,人事制度改革。媒体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在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资制度不利于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但由媒介市场化而产生的过度追求生产效益的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传统媒体的转型必须基于原有的资源、团队和核心力量才能成功,媒体应该充分考虑从业者的生存和出路问题。媒体市场化下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从业者造成的工作强度和经济压力过大,难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容易导致从业者跳槽。不管从业者是主动跳槽还是因媒体裁员而“被跳槽”,都会造成媒体人力资源的损失,这样的媒体转型是不成功的。其次,为了媒体生存和竞争而片面追求市场利益的策略违背了媒体应有的新闻理念,媒体成为无异于商业企业的信息生产工厂,无法满足那些背负新闻梦想的从业者自我实现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发挥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传播价值。

第二,理念改革。固定、僵化的转型理念导致传统媒体进行盲目摸索,没有方向的自我拯救只会消耗媒体团队的精力。在数字化新媒体崛起初期,传统媒体都下意识地把“转型”理解为“数字化转型”,从多年来报业转型的经验来看,转型路径不只有数字化转型,传统媒体需要扭转狭隘的转型思路。从产业的角度看,任何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转型方式都是可以尝试的,传统媒体的转型应该是多元和发散的,多发掘媒体的独立思维,哪个方向最有潜力,就往哪个方向探索。只有媒体把握好合理的转型节奏,才能保障从业者的利益。

(二)从业者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个人无法改变媒介生态环境,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本领以随时适应新的业态环境,排解由环境变化带来的现实压力。面对媒介生态转型,从业者应该始终坚持积极、正确的职业信念,既不在混乱的环境中随波逐流,也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在逆境中坚守自己,往往能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更多新的职业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才能在弱肉强食的新媒介生态中发展。

[1]崔保国.理解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3-272.

[2]陈国权.报业转型新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41-42.

[3]王妙.媒介生态转型下的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生存压力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9):6-7.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