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这个中外相互敏感的时代(社评)

2018-02-22 07:14
环球时报 2018-02-22
关键词:交流国家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春节前后,中外因一些敏感话题的摩擦不时出现。一方面不断有外国人或机构“辱华”的新料在中国互联网上引爆,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人或机构的表现也被解读为“冒犯”外方甚至是“挑衅”。这些不都发生在中外官方之间,很多时候是它们在舆论场上呼啸而过,引起短时间内的强烈震动。

必须要说,中外交流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嬗变。首先是这种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参与者几乎是“全社会对全社会”。二是中外交流的平等性前所未有,复杂性也前所未有,过去中国在对外交流中很弱势也很被动的局面发生了质的改变。三是中外社会都有点跟不上这一嬗变,心理上的不适应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发作、释放。

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一旦与某个具体国家或者某个力量阵营有了摩擦,或者民间发生一些很具体的冲突,各方从自己的角度做价值判断,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由于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远不及西方高,所以一旦出现争论,我们往往会吃亏。

现在要劝西方国家讲理,按照同一个标准处理中外纠纷,不会起什么作用。西方的总人口虽然没中国多,但他们的发声点多,发声工具强大,可以动员的国际舆论资源也很多,多年软实力积累很深厚,与中国多打一打舆论战,这对他们来说最拿手,成本最低,他们何乐而不为?

中国人只能对自己该如何认识当下的处境,以及我们该怎么做进行一番厘清,让我们在思想上更清醒,行动上更稳健,避免一些策略上的失误。

第一,我们要看到,中国崛起是当今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这决定了中国是全局性的战略主动方,而非被动者。我们的战略自信应当远多于焦虑和不安,我们对各种事情的认识都不应脱离这一最大出发点。

第二,中国是崛起力量,但我们的先进程度和存量水平都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加起来尚有巨大差距,这也应是我们现阶段思考问题时必须立足的基础性命题。第三,我们既需要民族自豪感的弘扬,也需要对外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既需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意志,也需要国际主义精神,真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这当中把握平衡至关重要,而能否做到这种平衡是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考验。历史上很多国家在崛起过程中显然都没做好这种平衡,导致国家崛起伴随了民族灾难和浩劫。

第四,当很多利弊参半的选项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清楚,中国社会的团结第一重要;中外解决纠纷时,能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通常会比用加剧冲突的方式解决要好;国家的面子很重要,但是要尽量避免把面子与我们的现实利益对立起来。

第五,说了一大堆,有一点要特别强调:中国在走向全面崛起的路上必将还要经受一些重大考验。我们做不到齐步走着、唱着歌就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还要准备再受一些委屈,再有一些忍辱负重,一步比一步更艰难、承受更多风险地走向崛起的巅峰。

讲这些,不意味着中国人需要一起克制、再克制。13亿中国人都是“勾践”,比着“卧薪尝胆”,这太可怕了。现实也决不会是那样。中国人的各种表现构成一种生态,那种生态的总面貌和总逻辑应当呈现出集体的稳健,既不忍气吞声,也不趾高气扬。希望中国的体制能够让这种稳健穿越复杂的时代,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一道夺目的“亮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交流国家
如此交流,太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返璞归真
交流平台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