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8-02-22 01:59吴笑天
决策探索 2018年24期
关键词:河南高质量区域

吴笑天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作出这一判断的国情背景是,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更加强大,具备了向经济发展更高阶段迈进的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现有的供给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很显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又是主要矛盾变化和环境条件变化倒逼使然。

河南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这意味着河南要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面对与全国同样的矛盾问题和压力,最后同步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河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追赶性、倒逼性、双重性和非均衡性,即从基本省情和发展目标看,河南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的角色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必须继续致力于做大蛋糕。从发展条件和基础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条件不足,需要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被动地推动经济转型。从发展任务看,面临既要增长又要转型、既要讲数量又要求质量的双重任务。从发展方式和路径看,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无法水到渠成地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关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通过非均衡的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必须在传统产业、传统技术、传统增长模式、传统增长动力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动力之间找到均衡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数量型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全要素生产率低,人均收入水平低,这说明作为一个欠发达经济体,河南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数量型增长的空间。但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力资源、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新时期河南的发展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化发展动力谋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河南仅执着于增长速度目标,通过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权宜之计强行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会造成经济社会关系扭曲变形,迟延市场发育,放大后发劣势,为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作为一个1亿人口的大型经济体,如果在转型过程中把握不好节奏,既会造成过快的经济下滑,又会激化现实矛盾,使区域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泥淖而难以自拔。因此,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焦点在于找到并践行“以质促量”的途径。

二、处理好利用已有优势与培育塑造新优势的关系

谋划下一步发展,河南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人口数量多、经济体量大、消费市场大、投资额度大、市场主体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另外,河南具有较好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等关联产业的优势,同时在物流模式创新上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最大的短板在于科教人才缺乏、创新资源不足。而从开放空间看,一个区域科教人才供给的丰度,取决于该区域要素报酬水平的高低,回报高则人才聚,回报低则人才失。所以,一定区域科教人才集聚的程度只能是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科教人才资源缺乏是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如果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或自然风光更有特色,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报酬水平的决定作用。如何在“大”和“中”的既有优势中孕育或催发新的优势,并以此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是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处理好传统技术和新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应用的关系

一个追赶型经济体如果想改变既有的不利地位,实现区域位置跃升,最大的机遇在于引入新的变量,利用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形成的技术代差实现赶超。从国内看,近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逆势而上,保持较快增长的省份如贵州、重庆、四川等,都是因为应和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在大数据、笔记本电脑和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多点突破,最重要的是这次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和规模门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都是建立在规模效应之上的,没有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没有庞大的网民数量就难以积累起必要的数据量,达不到必要的数据门槛。这一特点就与河南之“大”相契合。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大”的规模优势和新技术革命之间找连接点,在规模优势的厚土中栽种新技术革命的种子。

四、处理好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之间的关系

在高速增长阶段,河南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庞大的产业基础,也形成了偏重的产业结构。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则要求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领域开拓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产业层次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型产业占比较小的省情,河南既要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加快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加快实现主导产业的更替,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也要利用庞大的传统产业基础,加快向产业高端领域发展,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要完成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最核心的是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之间找到连接点,立足既有的产业基础,通过植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创意,延续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能,衍生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最终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和协同互动。

五、处理好区域均衡發展与非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

河南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谋划区域发展布局,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城镇体系不健全,需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区域板块之间已经出现分化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必须在区域非均衡和均衡发展之间寻求到最大公约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强化重点地区发展,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保持或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活力和优势;第二,如何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缩小区域差距,或者如何避免区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明显不均衡问题;第三,如何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心城市建设、对接和放大国家区域政策、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等发展要求体现在区域布局上。

六、处理好政府多重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转型经济体中,政府的角色有三种: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弥补市场缺陷;二是改革进程的推进者,让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培育市场;三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即出于追赶或赶超的目的,由政府对幼稚产业或夕阳产业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产业升级与发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面对追赶和转型的多重任务,政府必须同时集改革者、监管者和产业政策制定执行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这一过程的难点在于,“放”与“管”“服”“扶”等行为在方式方法甚至性质上是不同的,“放”体现的是宽松和宽容,“管”则要求令行禁止,“服”体现对企业主体地位、平等地位的承认和尊重,而“扶”则表现为人为造成不均衡、不平等。这些行为叠加交织在一起,很容易造成角色干扰,影响改革进程和政府效能。面对频发多发的各类社会风险和种种现实需要,如果政府过度实施产业政策,或者频繁动用严厉的、大面积的应急管理措施,会造成对市场秩序的干扰和损坏,冲抵政府改革者的努力,最终影响市场化进程。如何使严监管和必要的产业政策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并行不悖,是追赶型经济体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河南高质量区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出彩河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