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创新的趣味性研究

2018-02-23 08:55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8期
关键词:趣味大众媒介

崔 昕

大众传媒成长的幼年期,绝大多数都是以一种“跳梁小丑”的形象问世。换句话说,所有的大众传媒在即将变为技术可能的时候,若想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就不能依靠严肃的面貌或乏味的技术。一般意义上,某种新的传播媒介诞生以后,如果它能利用独特的趣味吸引社会群众,那么它就不会作为没有价值的实验品而被社会淘汰,而一旦被淘汰,就几乎永无翻身之日了。

无论媒介趣味,还是其他趣味,最根本的机制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即从外到内引发人们对于某种关注点的积极情感的流露。

1 技术趣味,媒介的基础和介质

新媒介通常伴随着新技术的成熟而产生,新技术自然而然成为新媒介的基础和介质。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着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品种、受众接触途径、大众反馈模式和受众群体等。

但是社会信息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不是封闭的,反之,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有极其复杂和时刻保持变化的特点,是一种类循环模式。因此,媒介的基本趣味也是信息传播者和受众者的趣味。

若将新产生的大众传播认定为人格化传播者,那么该传播方式的问世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不是传播者的趣味而是受众者的媒介趣味因素。

以广播技术的发展为例,信息的传播载体由原始的纸质媒介(报纸、书籍)演化为无线电波,社会普通大众因此可以享受到广播带来的崭新的信息获取体验,也就是声音的传播。这是一种在广播诞生之前,由于极其高昂的成本(有线电话)而很难大规模普及的大众消遣或消费。

回顾大众媒介的发展史,带有新媒介技术的产品产生,一般都具有以下超前的优良品质:更快捷、更便宜、前所未有的信息接受形式以及媒介操作方法。

2 内容趣味,媒介发展的动力

从技术意义上来看,如果把大众传媒看作是一种科技成果,那么它们的后台操作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将是非常迅速的。例如,电脑CPU的理论运算速度及其互联网上传、下载的理论速度。但是如果想把大众信息传播媒介改造为社会群体广泛接受的信息载体,必需的一个条件就是要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用户群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以适当的前进步伐来完成后台技术的更新。

所要维持的这种较为稳定的状态或许包括了能够对比参考的技术指标,相对稳定的、缓慢改进的受用方式等。例如,电脑的操作运行方式,就经历了从电视主机按键操作到遥控器远距离操作这一次大变革。

这样就出现了矛盾:新媒体依赖技术优势、新的使用体验等优点站稳脚跟,然而他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把这些优点逐渐转变为一个普适原则,即当社会群体熟悉了新媒介的新特征以后,那些新特征就会逐渐被淹没,直至它们的个性特点消失殆尽。

社会大众在接触到某种媒介的时候,起先会产生外在的感觉上的行为,不过,感官带来的冲击是短暂的、碎片化的。精神趣味却能调动用户的心理行为,这使得用户从最开始的感觉冲动走向心理活动和精神满足。

想要实现这一过程,一般来说,是离不开媒介的具体内容的。

长期来看,大部分用户群体在了解了媒介的使用机制以后都会对该媒介产生一种相似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媒介在传播信息和正常运行活动中就会发现这种被社会群体广泛偏爱的趣味。于是,它们在以后的操作运营中就会倾向于制造更多这种趣味元素置于媒介信息中。由此,不同的大众媒介就逐渐为自己量身打造了某种独特的趣味类型。

但是,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大众传媒的内容普遍都是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变化过程。一个是传播者的兴趣,即传播群体们的兴趣爱好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用户群体的认可,使这一趣味增强。另一个是传播群体在了解了用户群体的各种反应以后,对自身的兴趣进行改造。

3 “功能性”趣味,助力媒介的更新换代

新的传播媒介在接受了“新科技产品问世”和“令人感兴趣”两个阶段以后,如果仍能存活下来并可以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这些大众媒介一般都拥有一种趣味逐渐扩大化的趋势,突出体现在偶然性趣味向功能性趣味的演变。在前期,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区别于传统媒介得以进入大众视线,依靠的都是一种出人意料的突然性因素,依靠新奇特点来吸引公众的注意,使得用户由一次体验转变为长久使用。

但是在大众传媒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也要注意稳步前进。于是,大众媒介在自以为了解了受众的兴趣这一阶段以后,媒介的内容也开始一成不变。

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一种大众媒介来说,发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对于其主要受众群体来说,该媒介的新奇特性会快速消退,很有可能转变为缺乏创新的内容固化的趣味。

4 不同趣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功能性趣味基本上围绕着用户的主观心理做文章,它是一种发生在潜意识里可以被预料到的“有目的地期望–试用–试用后满意–再使用”的心理活动。然而内容型和技术性趣味一般是突发的、难以预测的“试用–对比预期–使用满意”的心理活动。技术性趣味和内容型趣味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会渐渐转变为功能性趣味,转变后的趣味不再听从媒介的指令,而是直接受大众群体的心理因素作用。

当然,社会中存在着两种趣味相伴相随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某种媒介发展成熟后的新的受众群体来说,极有可能出现“有目的地期待–试用–试用后意外满意–比较预期+满足预期–产生一种多种趣味共存的新预期–再使用”的主观变化。

身处信息发达的当今时代,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反应较为迟钝,这将使得我们会有一些慢节奏、找不到节拍的行为特征。在我们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必需的确定性的信息之外,偏向于把自己置身于不确定的信息环境之中。由此可见,媒介既要争夺吸引受众的时间,又要满足客户对于不重要的又不能肯定的信息的要求。媒介的趣味需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在不久的将来,无论何种媒介,趣味都有可能变得更加独特和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吕景舜,余晓泓.湖南卫视品牌发展策略及启示[J].现代经济,2008(7).

[2]王庆起.品牌栏目对电视媒介发展的作用[J].声屏世界,2011(1).

[3]何小飞.浅析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策略——以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为例[J].中国商界,2009(4).

[4]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定清、母小曼等著.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6]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马健生等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闰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9]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0]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李晓哗.新媒体时代[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12]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N0. 6 (2015)[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趣味大众媒介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