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本土化设计研究
——以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为例

2018-02-23 09:25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孝亲综合性教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2016年起在很多省市投入使用,2017年起又正式在全国铺开。迄今正式出版的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共四册,对这套教材的整体研究评论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但从投入使用的四册教材中,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套教材在综合性学习安排上的鲜明特色,把每次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出活动步骤,条分缕析。实施中,学生分组,以辅助活动形式分步骤实施,完成各自任务,最终归结到主要活动中来。可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初中生自主探索,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运用语言,丰厚其文学底蕴,并带领学生走出课本中的语文、围墙内的课堂,走向开放广阔的社会,在真实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问题提出:反思传统教学,顺应课程改革

1.基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但很长一段时间,综合性学习却基本处于高耗低效、不尽如人意的状态。譬如老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性质理解模糊、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将综合性学习片面理解为作文教学,忽略了其现实指向意义,对身边社会现象及国计民生不关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近年来,中山市三角镇在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以本土化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有效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但由于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客观分析,活动仅仅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真正由课内逐步向课外过渡,效果也不是很好。基于当前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的弊端,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勇于探究、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因此,不断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养成已迫在眉睫。

3.源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实践创新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而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着眼现实,关注热点,贴近现实生活,坚决做到把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实施策略:基于本土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基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及新课标的变化,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那么,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进而带领学生在真实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呢?笔者以综合性学习本土化设计为基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1.关注本土,深化认知——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教师如能把目光投向广阔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鲜活有趣的语文教学元素。麒麟舞是我国民间文化奇葩,传承千年的民间智慧结晶。笔者所在的中山市三角镇,“三角麒麟舞”于2010年6月成功通过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这为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提供了现成的教学资源。笔者结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展开了一次学习活动。

首先,请学生学习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明确遗产保护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意义。其次,参观“三角麒麟舞传承基地”,了解三角麒麟舞历史沿革、舞台艺术及申遗知识等。很多学生在参观中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大大激发了其探究兴趣。笔者现场组织了“我是三角麒麟舞引导员”活动,要求学生就三角麒麟舞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基本动作、舞台艺术、传承现状等其中一项内容进行介绍,最后在麒麟舞老艺人的指导下,练习麒麟舞的基本动作。几小时的参观中,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到了三角麒麟舞历史文化内涵,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中印证了三角麒麟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真实性。再次,学习申遗范例后,小组合作搜寻符合申遗条件的项目,根据项目名称、遗产类别、所在地、遗产概述等制成资料卡片。组长收集组员卡片后组织讨论,推选认同度最高的项目参加全班申遗活动,并合作完成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汇总后,全班4个小组共确定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角龙狮舞、三角咸水歌;2个物质文化遗产:三角北帝庙、三角天后宫。最后,展开申遗模拟答辩会。确定流程及评选规则,邀请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小组派出“申遗代表”介绍本组项目,其他组员则是助威团,协助答辩任务顺利完成。答辩会中,小组代表们展示了实地考察项目的照片、访问老人及工作人员的视频、相关文史资料及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评委会选定最具实力申遗项目为“三角龙狮舞”,最具潜力申遗项目为“三角咸水歌”,颁发“申遗先锋”勋章,并将申遗报告贴在宣传栏上。

这次学习中,笔者设计了多项富有创意的活动,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带领他们接触第一手学习资料,在学习申遗知识中一次次经历思维冲突,感受知识升级的过程,在竞猜讲演、模拟答辩中经由体悟、运用而形成富有个体特征的知识,逐步形成分析归纳、质疑解难、推理论证等高阶思维。

2.引入资源,二度开发——以“天下国家”为例。“开放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地挖掘本地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本土化设计。乡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乡土文化所倡导的爱国、孝悌、勤劳等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坚韧纽带。如果我们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建构乡土文化,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山是中国近现代思想版图上一座醒目的地标,在中山这方热土诞生了孙中山、杨殷等众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将这些中山乡贤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并进行二度开发,就会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多样,甚至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课程。为此,开展以乡土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品读中山乡贤写下的精彩篇章,可让广大学子了解中山,进而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感悟体验。

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笔者借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契机,以“爱国”为核心,开展“弘扬中山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参观孙中山故居活动。在活动中,以实践感悟体验为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孙中山生前的故居,深刻感受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以此学习弘扬孙中山先生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学生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天下为公”的伟大情怀,加深了对当年“救国图存”历史的认识,增进了爱国之感。与此同时,笔者相继开展“缅怀先烈感恩思源”祭扫中山革命烈士陵园活动和“弘扬革命烈士精神探寻先辈报国之路”祭扫革命烈士纪念活动等,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激发广大学生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的决心。此外,笔者还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美丽中山游学活动,让广大学子进一步了解中山,激发爱国爱家热情;邀请道德模范、中山好人等走进校园开设“道德讲堂”巡讲活动,让身边的榜样为学生树立道德标杆……

这些本土化活动的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使学生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真实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语文世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开发运用本土资源的创新思维。

3.注重传统,培育素养——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例。优秀传统节日一般都沉淀与凝结着可贵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为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提供了现成的教育资源。对亲情的倾注,对乡情的依恋,对爱国之情的执着等,都是传统节日的文化主题。为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养分,切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笔者以“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为目标,组织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青春暖夕阳”重阳节慰问三角福利院志愿活动。活动主要流程如下:一是征集活动方案。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参考教材第101页“资料一”,分小组制订一个“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日程安排和人员分工等内容,力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操作性强。方案要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用一句凝练的口号概括这个主题。二是分工合作,组织活动。根据拟定的活动方案,分工合作,组织一次重阳节慰问三角福利院志愿活动。要求学生参考教材第102页“资料二”,制作宣传海报。活动实施阶段,要注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是分享体会与感受。通过活动,对“孝亲敬老”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古往今来的孝亲故事是不是也触动了你心底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要求结合教材第103-104页“资料三”“资料四”,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感受和思考。

这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笔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强硬的说教化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心存感恩、孝敬长辈、回报社会等美好品德,深刻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进而植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深处。

综上所述,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笔者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本土化设计,有效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本中的语文、围墙内的课堂,走向开放广阔的社会,在真实丰富的本土化实践活动中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孝亲综合性教材
中华孝亲故事的数字化开发与普及策略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