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8-02-23 14:01
关键词:律动游戏幼儿

(包钢艺术幼儿园 内蒙古包头 014000)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1]

有一位古罗马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2]

一、用精美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装扮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授《小动物的游戏》一课时,我制作小猫、小鸭、小鸡、等动物的头饰,当我把它拿到课堂上的时候,幼儿不由地叫了起来,孩子们脸上那种喜悦的表情以及赞许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授课时,师生活动也是轻松愉快的。教师有节奏地操纵头饰,幼儿自然地学叫“喵、喵”;“嘎、嘎”;“叽叽、叽叽”,学生美妙的叫声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猫小鸭小鸡在叫一样,声音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回荡着,美妙极了。接着,我让学生亲自来操纵,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3]

可见,教具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事半功倍。

二、以律动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稚的状态,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兴趣和认识常有直观性、表面性、具体性,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这符合幼儿表达情感的特点。对活泼好动,感情外露的幼儿来说,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幼儿听觉,并且在他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幼儿便会动起来,这样的律动是他们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

为了适应学生这一特点,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创编动作进行律动,比如《一哈巴狗》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感很强,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请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动起来,这时,我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听着歌词模仿动作,有的学小狗蹲的动作,有的学小狗吃骨头的动作,有的学小狗摇尾巴,幼儿兴趣盎然。接下来教师再播放一遍音乐,学生即兴创编律动,然后让表现突出的幼儿到前面跳给大家看,这样不仅顺应了儿童爱动的特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表现欲,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积极学习音乐,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有利于幼儿音乐潜能的开发。通过,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在充满魅力的墙饰天地中,激起幼儿学唱歌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天地中,激发幼儿爱表演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要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

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发挥。[4]

四、音乐游戏化激发学生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在我们大班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手里有个小东西就会敲敲打打,弄出各种声音。因此,我们采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彩、具有游戏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是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比如在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

音乐的游戏化,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

五、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利用图画、录音生给幼儿设置情境,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听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幼儿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模仿起来,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幼儿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所以说,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幼儿学习的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幼儿轻松地走进音乐的圣殿,去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 到“我要学” 的学习兴趣。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3]周世斌.《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猜你喜欢
律动游戏幼儿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