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策略的点滴思考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前置数学知识内容

曾 宏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中心小学,江西 九江)

为了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课改活动,教育界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提倡数学课堂中紧抓先学、合作、展示和引导四个核心要素,其中所说的先学就是前置性学习,对其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究活动,前置性学习是确有实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

一、前置性学习,一定要重视学生圈定疑惑的能力

生本教学的根本就是将学生作为根本进行教学活动,亦是尊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经过学生的先行学习活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令学生先进行学习活动,这就是所说的前置性学习,也可称之为前置性探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讲解新数学知识内容前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已经累积的知识能力、生活阅历等,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特别是在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要先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特征和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指导学生先进行数学教材内容的阅读,之后再使用笔进行勾画、圈点知识点内容,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就已经对这节课的关键内容有所了解,尤其是那些知识内容中的概念,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在整体层面上了解知识内容,对于预习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索与剖析,继而完成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目的,也能通过列举具体实例的方式,来阐述概念,对那些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的内容,可以将其圈点出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解,这样教师的教学成效更高。例如,在学习“相交与垂直”和“平移与平行”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任务:先画出两条直线,依据两条之间的关系划分类型,自行学习教材内容中的前两段,并且圈点出无法理解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带着无法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教师的讲授才更有实效性,学习成效才会更高。

二、前置性学习活动,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

前置性学习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地进行学习,是养成学生自身学习技能、技巧的过程,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可以让小学数学知识从抽象转变为形象,让学生在形象的知识内容中发展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除法”的时候,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使用不一样的东西将其分一分,并且真实地填写表格,把那些容易把握的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去自主完成,并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整理在表格当中,让小组进行沟通探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课堂探究交流,成效会得到切实提升。

三、前置性学习,一定要重视对问题的解答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迁移、类推都是学生会运用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新旧知识关联密切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生活中的大数》的时候,可这样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内容:计算下面这两个题目,想一想万以内数和千以内数的加法,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例题:123+305=___,1355+4600=___。

又比如在讲授“加与减”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这样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表格,让学生进行计算填写。

指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思索,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练习之后,发现其中有什么特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最初,学生就把自己之前已经完成的作业内容,与组内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方式,经过沟通探究活动,就能归纳推理出数学减法的运算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减法运算的转变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堂学习训练。

四、前置性学习活动,一定要重视资料内容的查阅

新课标中已经提出,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应用的数学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查阅内容的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古往今来,曾经出现过哪些时间计算的方式?经过设置课前执行任务进行资料查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播放这样的视频内容:古时候的人在白天到处打猎,晚上的时候回到山洞中休息。他们只知道时间的表达方式是日、夜,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其他的计量时间的工具,计时方式也更加精准了。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半夜11点到凌晨1点作为子时,凌晨1点到3点是丑时,以此类推,依据十二生肖设置12个时辰,这是古代独有的时间计量方式。再后来出现了各种类型、样式的钟表,对时间进行计量的要求也更高了,使用这样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时间计量工具的实际演变,切实开拓其眼界。

五、前置性学习,一定要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注重对知识内容的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操作,便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切实养成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天的时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先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给学生,令其做好课前预习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再令学生进行充分的探讨和表达,有效落实生本教学的实践理念。学生在理解和把握二十四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方式的关系时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借助钟表表面进行直观展示的方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这样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在完整的一天时间中,时针刚好是走完两圈,半夜十二点开始,时针转动一圈,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二小时,这样一天的时间就是24小时,这便是通常所讲的24时计时方式。学生经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会发现一天24小时中,时针一共是转动两圈,一昼一夜共计24小时,学生建立起0时的观念。经过实际的案例展示,有助于学生明晰0时是完整的一天开始和结束的节点,继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自身的时间观念,并且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六、前置性学习,一定要重视目标的差异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欠缺现实的生活阅历,且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教师在使用前置性作业布置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内容。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和知识累积量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自主积极地参与到问题探究中,运用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发挥自身的自主积极性,构建健全的知识系统,不断学习和储存新的知识内容,构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从而在累积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讲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对应的任务内容:请各位同学分别动手制作出三个各具代表性的三角形——直角、钝角和锐角。之后使用学习工具测量三个三角形的角度,并且求和,在这个活动中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教师可依据学生前置性任务的完成成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原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教师使用具体的方式令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达成练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身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切实运用这样的心智特征,创建内容有趣的前置性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非常密切,学生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前置性任务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现实生活,给学生创建生动趣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前置性作业。学生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探讨,并且对应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前置性任务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起来,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总而言之,前置性学习基于生本教学理念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其不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发挥个性的潜在能力,且有实效地发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前置性学习观念,认真探究相互关联的模式、方式,切实指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前置数学知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主要内容